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专家专栏 >  【HC3i报道】求解医疗卫生数据交换及其标准问题
【HC3i报道】求解医疗卫生数据交换及其标准问题
  • 2011-09-06 10:11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无纸化、电子化的大潮正在席卷国内医疗行业。当海量医疗数据从纸上转移到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时,医疗卫生数据交换所衍生的问题便开始影响数据存储格式和标准的制定。在这些数据的存储过程中,无论是数据前端的存储格式,还是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存储标准,以及各级数据中心的关系都影响着医疗数据的存储和再利用。近日,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李包罗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华永良解读了医疗卫生数据交换及标准现存的一些问题。

标准问题1:信息交换过渡为文档格式

从世界范围内看,数据的存储方式基本是由简单无格式的电子化信息逐渐向文档格式过渡,电子信息更多的是基于文档存储,而不是基于简单记录信息等形式。传统的IT从业者想到电子记录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数据库中的一个个字段和一条条记录,对于信息传输的理解也同样限于字段和记录的形式。所以,卫生部在制定卫生交换相关标准时,最初是定义数据元(Data elements),认为定义了数据元就可以解决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问题。“这种思路是错误的,”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李包罗在日前召开的戴尔2011高层客户峰会上指出,“数据元是支持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李包罗认为,信息交换的形式将以文档格式为主,而不是简单的记录或消息,因此从开发者到使用者都要改变思路。当然,无论是消息格式还是文档格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HL7中的信息交换标准从2.0版本到2.6版本都是基于消息格式,但HL7 3.0已经明确转换为基于文档格式。那么,HL7 3.0为何放弃消息格式选择文档格式,文档格式有哪些特点?

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医生熟悉的信息交换方式是文档格式,比如一个会诊报告,一份诊断结果,或者手术报告。这类信息既包含内容又包含格式。依据以往的标准,要实现信息记录过程,需要把文档分解为信息单元和记录,并分别进行传输。当XML技术出现后,文档交换成为可能,格式和内容同时传输更利于人们阅读,计算机中文档内部关系也更明了。

基于这些有利因素,新一代信息交换标准全部基于文档格式。我们获悉,卫生部即将制定的信息交换新标准也是基于CDA文档格式(CDA是最重要的信息交换标准之一)。因此,在医疗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于信息交换标准的战略性规划。

标准问题2:互操作性标准应时而生

在中国,一家上规模的医院拥有几十个系统的不在少数。假设某医院目前由40个供应商提供不同的信息系统,该院要建以病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那么,这家医院便需要从不同系统收集多组数据,由此系统集成成为资源整合的必经之路。我们知道,为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区域级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系统都会面临标准化的问题,但两者的解决方式并不相同。

医院主管人员可以要求和合作厂商用数据集成、界面集成或者互相调用等方式实现互联,但此类方法并不适用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因为让数十家医院、成千上万的卫生服务站使用同一个接口根本不现实,此时,互操作性标准应时而生。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是HL7 3.0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业界普遍认为最有希望获得承认、接受和应用的标准。

标准问题3:数据中心满足存储、交换、挖掘需求

“十二五”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3521”工程中,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两者之间有差别,也有联系。区域卫生平台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这个平台,其主要目标是在地市一级,其信息资源主要是电子健康档案,其服务主要面向公众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则面向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其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机构或者业务调协为中心的管理信息或决策支持信息,其主要功能面向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管理。

· 李包罗:医疗信息化建设不应一哄而起

· 李包罗:中国的云计算期待医疗界先驱

· 李包罗:用医疗数据库破解信息不对称症结

卫生数据中心的十大职能

无论是区域卫生平台还是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卫生数据中心都要承担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共享和分析挖掘等工作。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华永良总结了卫生数据中心的十大职能,其中涉及到不同层面的标准问题。

第一,卫生数据中心的数据标准首先要遵循国家标准,跟国际接轨并做好本地化工作,重视地区性标准的完善与研发。

第二,标准化工作重点在于互利互通。标准应该是具体的、操作的、可测量的、可落地的。同时,标准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标准制定工作同样具有长期性。同时,ICD、CCD等标准也要经过长期坚持的不断完善,最终恰当地应用到设计中。

第三,数据中心同时又是数据采集的中心。数据采集的对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

第四,数据中心也是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和数据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强调标准化,不强调异构数据,只能等到所有都标准化之后再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状况来看,这点并不现实。反之,只强调异构数据交换,不强调标准化,更行不通。两者一定要相辅相成,强调标准化的同时一定要强调数据交换。相较于HL7 2.4 版,HL7 3.0版在数据交换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有利于数据交换的实施。

第五,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的中心。数据中心存储的首先是居民健康档案的7个方面数据,其关键在于把握健康档案的主索引和交叉索引,除了数据库、HSML文档之外,健康档案内容形式还包括PDF文档、HTML文档。不同形式内容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存储,健康档案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储……综合信息平台共有341个主题数据库。诸多形式、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很多都要集中存储,存储机构要全部支持从事物处理到决策分析的过程,此外,还要数据仓库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存储。   

第六,数据中心提供信息共享和支持业务系统。数据中心存储的海量数据是供医疗机构共享的,但共享什么很多人都说清楚。数据中心要支持互操作,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之间,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卫生业务联动,都需要数据中心提供支持。

第七,数据二次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中心。即使一个简单的汇总都可以使数据发挥更大作用。如果做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就会产生更大效益。

第八,数据中心的软件和服务提供中心。第一层,中间件技术发展到SOA架构,这一架构特别重视技术开发;第二层,运行模式是从ISP发展而来,这一层面适合于对一个地方用这样的方式;第三层相当于网页,不同权限的人进入系统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处理业务。软件和服务提供方面主要要强调这三个。   

第九,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安全保障体系与运维管理相辅相成运行。   

第十,卫生数据中心是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心。因为平台这样的庞然大物,技术越来越复杂,一定要倾注新技术——虚拟化技术、云技术,移动计算,多媒体等都迅速应用到数据中心。另外在区域里面它也强调GPS、GIS等技术的应用。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数据交换  标准化  李包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