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专家专栏 >  郎咸平:中国医改成功关键在哪?
郎咸平:中国医改成功关键在哪?
  • 2012-12-03 10:20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网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正是凭借了“世上最成功的医改”,奥巴马才得以逆袭大选,再主白宫,可见医改是民生关键之一。那么中国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又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的医改这么难?结论是首先要打破既得利益集团。而药厂是最重要的一个利益集团,任何改革都首先要把药厂切割在外。

十八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新要求,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提出,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医保是世界级难题,美国媒体就曾将美医保制度斥为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而正是凭借了“世上最成功的医改”,奥巴马才得以逆袭大选,再主白宫,可见医改是民生关键之一,得医改者得天下。医保为何会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又在哪里呢?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中国的医疗体制症结在哪里?根据医疗卫生领域急需解决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64.3%的人认为看病贵,大病重病看不起,这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其次有42%的人认为医院看病的流程很不合理,不是以人为本,到医院看个小病都得楼上楼下跑,来回折腾好几趟。另外,还有一个大多数来百姓都不满意的,就是药价太贵,不仅药价贵,而且买个药之困难,为了开个头孢拉定,还得跑医院去,不但多花病人的钱,还平白增加了医院的负担,这也让人十分讶异。

中国的医改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医改的本质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的医改到底该改哪些地方。

而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传统的“以药养医”模式,药厂跟医生挂钩。以药养医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

我们的医改还在半空

最近有一则很轰动的新闻——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了美国的医疗保险案,这不仅仅让美国人很激动,全世界都很激动,我也很激动。可是激动过后,我就开始想到其实我们自己的医疗改革到现在还处在半空中。

根据医疗卫生领域急需解决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首先是有64.3%的人认为看病贵,大病重病看不起,这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其次是有42%的人说医院看病的流程很不合理,不是以人为本的,到医院看个小病都得楼上楼下跑,来回折腾好几趟。有人调侃说,我们不该怪我们的医院,医院之所以让我们这样跑来跑去,是因为爱护我们。你想啊,我们去医院看病的人很多都是因为感冒,因为医院的不以人为本,我们就必须楼上楼下跑,挂号到五楼,看病到二楼,小便到七楼,我们来回跑一下,说不定病就好了。所以说,我们中国人去医院看病,很多不是医生治好的,而是拖好的,因此我们还得感谢有这么糟糕的医院,正是因为他们从不以人为本,却阴差阳错地治好了不少感冒患者,省了不少药。

除了这两个不满意外,还有一个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满意的问题,那就是药价太贵。其实我们的噩梦还不仅仅是药价贵这么简单的问题,读者们知不知道我们到药店买药有多难?就算买个头孢拉定还得先让医生开处方,我们才能买。其实我们也没有得什么了不起的病,买这种药吃的话,无非就是感冒了,拿点消消炎症什么的。要知道,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有一点小病都要找医生开药的话,那我们得多花多少钱啊?

因此,尽管我在内地跑的时间很多,但是我每次都回香港买药,为什么?就是因为在香港什么药都买得到。那很多读者就会问了,对于这些不能随便吃的药,香港不管吗?我告诉你,香港不是不管,而是让你自己做判断。以购买消炎片为例,在香港销售的消炎片,它的包装上一般都会打上“毒药”两个字,如果你自己坚持买的话,自己小心吃就是了,这对我来讲非常方便。比如说我以前生了病,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我吃了之后就好了,现在呢,我又生了同样的病,那我完全就可以去药店买同样的药就行了,我不需要每次都找医生开处方的。哪像在我们内地,为了开个头孢拉定,我还得跑医院去,不但多花病人的钱,还平白增加了医院的“负担”。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我们的医改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医改的本质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的医改到底该改哪些地方。因此,在谈我们的医改问题之前,我想先和各位读者谈一谈美国的医改问题。

美国如何踏进医改“雷区”

美国的医改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你仅仅看我们媒体报道的话,基本都看不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媒体也从来没有搞懂过,这些媒体基本上都是看到人家的新闻稿怎么写,它们就怎么写。到最后我们发现竟然没有从美国的医改学到一点真东西。

我们首先看下,美国为什么要进行医改?因为美国的医疗出了重大危机,像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基本上一年要花2.4万亿美元在公共医疗卫生上,但仍然还有8000万人没有常规的医疗保险,差不多占了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实在是太贵了,为什么这么贵呢?因为美国的药厂和保险公司是挂钩的。美国医生要开药的话,保险公司有个目录,在这个目录里会明确地规定如果感冒的话,就只能开哪两个药,肝病能开哪几个药,还有其他什么病开什么药,而且什么牌子、什么成分的药,价格多少都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由保险公司来监管医生,医生开药不能超过保险公司的目录。而找医生看病的病人呢,大概两种,一种是没有保险的个人,这些人看病的话,就得自己出钱,但大部份是属于另一种情况的,这些人是企业提供的保险。

但是美国药厂的财力非常雄厚,有很大的政治力量。每当这些药厂推出新药或者推出一些新的医疗设备的时候,就会想办法透过国会等立法部门,把这些药和医疗设备纳入保险公司的承担范围。比如说一种药本来是卖5块钱的,现在发明了一种新药卖100块,这些药厂就可以透过他的政治游说或者政治力量,让保险公司把这个新药放在目录里,从而形成了药厂和保险公司挂钩的局面。按照新目录,医生就可以开贵的药,没有保险的病人就遭殃了,因为医生给他们开这种药的话,他们就得付更多的钱。而对于有保险的病人来说,因为他们的保险是由企业来缴的,药价一增长,企业就必须向保险公司缴纳更高的保费,否则企业的员工根本看不起病。我们以通用汽车为例,你能想象得到吗?每一辆通用造的车子基本要分摊1500美金的员工保险费。但是,日本丰田公司的每辆车子只需分摊200美金。所以仅仅从保险费来看,通用汽车的负担就比日本丰田公司重得多,通用汽车公司的竞争力就已经被扼杀了。

因为这种不合理的流程,美国老百姓从1993年到2003年这10年当中,医疗开支就从9000亿美元增长到17000亿美元,人均开支从每年的3354美元增长到5670美元。而且根据哈佛大学2005年公布的一份对全美国1700个个人破产案件的研究结果显示,这1700人里,半数以上破产的原因就是无法承受沉重的医疗开支,而这些人当中有75%是有医疗保障的。想想看,这些有医疗保障的人竟然还会因为无法承受医疗开支而破产,可见这个医疗费有多贵。美国的医疗费为什么这么贵?就是因为这种药厂跟保险公司挂钩的不合理制度的存在。

历任美国总统都曾对医疗保险进行改革,其实动作最大的就是克林顿了。在克林顿时期的医疗改革中,他的老婆希拉里担任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委员会的主席,也费了不少力气,但是两年之后还是不得不宣告失败。而这一次的美国医疗改革,不论奥巴马是通过他的个人魅力也好,还是通过国会游说也好,尽管仅仅是以非常些微的比数,通过了这个医疗改革法案(大概212票对209票),但是过关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的。奥巴马是怎么改革的?其实奥巴马真正做的事情就是切断保险公司跟药厂之间的挂钩。他可不是像我们一样来个行政命令或者红头文件来做切割。他是往里面加入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因素,叫做“富人”。奥巴马提出了一个医改税,也就是说除了薪水之外的奖金、花红、期权、股息一般都是有钱人持有的,这样做的话,实质上就是等于是通过向富人征税来补贴穷人的医疗保险。举例而言,对于年收入低于8.8万美元的穷人,他们的医疗保险是由美国政府透过医改税进行全额补贴的。

要知道,富人可不想多缴税,除非吃饱撑的。但是按照这次通过的法案你又不能不缴纳,那就要想办法将税款降到最低。但是如果病人多看病,多用贵的药,就需要更多的保险费,富人就要因此缴更多的税,那富人当然感觉更不爽了,对他们来说,如果必须缴税的话,那缴的税自然是越少越好,。 那么请各位想一想,富人为了少缴税会干什么呢?他们会找保险公司算账,不准保险公司把贵的药放进目录中。我们都知道,富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在国会有非常强大的议价能力,绝不逊于药厂,因此富人也像药厂一样透过国会等机构,逼迫保险公司不准把价格贵的药放进目录,最后的结果就是由富人来监管保险公司,从而让保险公司重新审核目录,将价格贵的药全部剔b除,这样保险公司的目录里就都是便宜的药了。因此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开的都是便宜药,这样不但个人的负担减轻了,富人的负担也跟着减轻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医生开便宜药,用便宜仪器,保费自然就降低了,富人就能少缴纳医改税,富人尝到甜头以后,就会更想尽各种办法让药厂研发更便宜的药……

我们为什么看不起病

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特怪异,和美国的药厂与保险公司挂钩不同,中国的问题是药厂跟医生挂钩。我们的药厂找了一堆销售员,天天往医生那里跑。我们的保险公司是不成气候的,而且保险公司的目录里都是便宜药,但是由于药厂和医生挂钩,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就不愿意开保险目录里的药,因为都太便宜了嘛,我们的医生喜欢用药厂生产的价格贵的药,这样医院才有高额盈利 ,医生才能从中拿回扣。没办法,这些医院和医生认为他们也要创收嘛。而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又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毛病。听到我们老百姓抱怨药价高了,我们政府就直接强迫药品限价,与当时政府规定的零售指导价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有49%的药品价格没有做调整,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从总体上看药价下降了25%。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老百姓去医院看病,医生本来只给你开了一种药的,现在却开了十种药,也就是说,药价虽然降了,但我们的负担反而更重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本质,因为如果不把药厂跟医生挂钩的问题解决掉的话,医改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但是如果政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就必须要知道究竟有多少利益牵扯在里面。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医生群体的回扣是完全来自于药厂的,所以要想成功地推动医改,就不能让医生和药厂挂钩。这跟美国的情况不一样,美国是保险公司与药厂挂钩的。我们中国正是由于医生和药厂挂钩,医生给病人开贵点的药就可以按比例抽成,这个抽成是会摊到药的成本中去的,所以药越来越贵,医生却感觉越来越爽,药厂也不会做亏本生意,到最后买单的肯定又是我们老百姓,其实这是个恶性循环,搞得现在老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大病重病看不起。

我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感觉挺悲哀的。一个癌症病人去医院看病,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忙坏了,忙什么呢?忙着抢病人啊,连小儿科、 尿科、妇产科都在抢这个肝癌病人。读者奇怪吗?其实你也不用感到那么奇怪,道理很简单,因为得了重病的病人都愿意花大钱看病,这对医院来讲有很大的“油水”的,所以,每个科室都要抢,哪个科室抢着这个大肥羊,哪个科室就能多创效益,医生就能多拿回扣。真搞不懂,现在这些医生的医德都跑到哪里去了。

他山之石:医改成功靠什么?

我们的医改不但比不上美国,甚至跟中国香港也差了一大截。香港的医疗其实做得非常好,大家如果去香港旅游的话,万一很不幸病了,就可以去香港的医院看病,他们的急诊室都是免费的。香港的这种医疗制度继承自英国统治时期,可能有读者问了,要想维持这么好的制度肯定需要很多资金支持,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种免费的医疗制度中,香港是怎么撑下去的?

香港透过医管局监管医生,而香港医管局和美国的保险公司担当了同样的角色,那就是由医管局开一个药品目录,医生给病人开的药必须根据医管局的目录来开,整个流程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也正是因为实施这种管理方法,医管局就很成功地把医生和药厂切割开了,而且药厂也没有什么政治力量能逼迫医管局将贵的药放在目录里,所以香港医药成本很低。尽管在香港很多人都是公费医疗,但由于成本低,所以公费医疗到现在还能维持得住。对于有钱人来说,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因为他们有钱,所以就不想跟我们一样,比如说开个刀做个手术,有钱人都不愿意和其他病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他们要自己住一个房间,还得是豪华的,医生护士什么的都要最好的,他们还要最好的服务。有钱人都要求用美国最新的药,而不是医管局所批准的药,那怎么办呢?那你就找一家保险公司自己投保,这样的话,就由这个有钱人来监管保险公司,你保险公司保费要涨的话,我就可以换家保险公司,反正保险公司也多的是。所以,在香港的保险公司就和美国的保险公司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香港的保险公司都是富人投保,然后由富人监管保险公司,如果你的保费不合理,我就换个合理的。透过这个系统,有钱人可以找到私人医生,也可以用医管局没有批准的贵药,反正对这些有线人来说,钱不是问题的。因为哥有钱,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因为这两个不同的医疗系统的存在,就孕育出了一个成功的香港医疗体制。

从上面美国和中国香港的例子来看,如何能够有效地将医生跟药厂切割开,就是我们医改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先解决掉这个问题,我们的医改才有可能成功,我看目前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逼出来的“高州经验”

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个好的模式,媒体把它叫做“高州模式”。说的是广东的高州,在粤西山区,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甲医院,但是现在火得很厉害。其实我认为,高州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经验,并不能说是一个模式。

首先谈谈高州的药事委员会,我们每个医院都有这种委员会,只不过有时候叫法不同而已,就是随机抽几个医生,大家一起来定个目录,但是这些医生在定目录的时候,是不允许和任何药厂的人接触的。其实这个还不算是高州医院成功的真正原因,真正成功的原因在于对制度的执行,高州医院的医生开的药,必须在药事委员会开的目录范围之内,他们执行的过程中,要比别的医院彻底一点,而且每天早上专家组要到临床科室随机检查,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监督。按照他们医院自己讲的话,7年下来,他们节省了1.3亿元。

其实,我觉得高州医院的成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高州经验最大的亮点是在不小心的情况下,让医生和药厂脱了钩。医院效益不好,医生的薪水自然就低,医院为了不让医生的日子过得太难,就决定将医院的利润分一部分给医生,也就是在医院收入里扣成本之后的利润,医生可以分大概百分之三四十。这样的话,医生自然就希望医院能有更好的效益。那如何才能使医院的效益更好呢?自然是能有更多的病人来医院看病,那如何才能让病人选择这家医院看病呢?医院就想办法了,他们在门口立出了个“少花钱、治好病、治大病”的招牌。当然,光立个这样的招牌是不行的,关键还是在执行上。对于高州医院的医生来说,按照招牌说的做呢,就会有很多的病人来看病,那医院的效益自然就好了,医生也因此能分到更多的利润。而如果药的价格上去了呢,来看病的人就少了,利润空间就小了,医生分成也就少了,所以医生自己就不愿意让药品价格上去,他们自主地把成本压下来了,所以他们一般不用进口药,2009年高州医院开出的全部西药当中进口的只占4.5%,40元以下的针剂占总针剂量的83%,他们的采购简直比深圳的代工厂还专业。他们对成本的控制,包括库存能力的控制都非常强,高州医院的库存总额为购进总额的0.015%,保持这样的数据简直比丰田的零库存管理还要厉害,为什么他们的成本这么低?就是因为他们透过医生分成利润,而不小心地切割了医生和药厂的勾结。

在高州医院,如果医生用昂贵的药,那你就是与所有其他医生为敌。但是高州经验推动下来的结果竟然是提高了医生的收入。我们的数据显示,高州医院医生的年收入大概是10万到20万,这种小地方能有10万到20万的年收入,已经算很不错了。此外,高州人民医院2009年的利润也高达6.1%,最后是医生赚钱了,医院也挣钱了。而且财政补贴大概只占他们总收入的0.11%,远远低于全国的7.4%。

其实我认为高州经验就是在市场大环境下拼搏的结果,想想看,在一个贫困的地区办医院,要想成功的话,首要任务就是要勤俭办院,而勤俭办院就必须消减成本,通过低成本赢得市场。第二个就是要任劳任怨,想想看,高州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的。因为他们高州人民医院吸引的不仅仅是高州本地的一些患者,还有内蒙古、北京、江西、重庆、港澳特区的,甚至还有美国和印尼的。高州的旅游倒是没有吸引什么人,反而是医院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其实,从高州医院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来,“薄利多销”也是一个市场的经营模式,但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下反思,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对于医院来说,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它必须要生存,那它就只能通过薄利多销来提高利益,所以它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得来的。

另外,我希望我们不要像过去一样,一看到媒体在捧这个高州模式就又跑去高州学习考察,学来学去,到最后又只学到表面现象。我觉得高州模式有一个最重要的思维,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那就是如何用一套有创意的方法让药和医生分开,不但让双方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能让双方都受益。因为,要知道,只要其中任何一方利益损失了,它就会再次结合在一起。高州模式就是透过利益这个点,把药和医生分开了,这当然不仅仅是制度上的一个创新,更是因为他们严格地执行了,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这才是高州经验的精髓。其实说到底,切割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患者得到实惠。我们的老祖宗说过,要视民如伤,他的意思是说要像呵护自己的伤口一样呵护自己的子民,所以,医改的核心说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责任编辑:志娟 TEL:(010)68476606】

标签:郎咸平  医保  医改  奥巴马  高州模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