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专家专栏 >  挖掘医生专用APP的生存空间
挖掘医生专用APP的生存空间
  • 2013-07-22 10:00
  • 作者:尹聪颖 弘毅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医生期待的APP 

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已多达2000多款,其中,明显大众健康类居多。到底有多少APP是专门服务于医生的呢?这些APP能够给医生带来哪些帮助?这些APP能否全部医生的需求呢?笔者既是医疗的参与者,深切体会过临床的需求;同时又是一名医疗APP产品发烧友,喜欢把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医生专用APP。

【挖掘】全程渗透的医生专用APP

不同类型的APP服务于医生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工具类的APP最具代表性。比如工具类APP——丁香园的“用药助手”,“执考助手”,杏树林的“病例夹”、“医口袋”、“医学文献”,这些APP服务于医生工作与生活的各个环节,查资料时,他们可以用“医学文献”,查房时可以用“医口袋”上传下载或浏览资料,看到好的病历用“病例夹”,用拍照和录音的方式收集病例信息,快速将病例存到云端。

除了上述新兴的医疗APP开发者,传统医疗软件开发商也在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比如金叶天盛旗下的“新编医药大辞典”,可以用来查询医学词汇,可以用手机摄像头识别词汇并查询,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单词。其最近刚刚更新的“用药参考”,除了广泛覆盖的药品数据库之外,增加了语音输入、随手拍、药品名称适应症搜索、药品相互作用查询等全新功能。当医生看到辨识度高的药品标示可以随时拍照上传,医生用药时可以参考药品标示及药品相互作用、医保信息等。“用药参考”中对指南的描述还能为医生用药提供指导,还提供通过收录医院的处方集为医生开方提供参考。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所有病人、医生都可以查询,什么医院有什么药,某药品在哪家医院、哪家药店有售等等,非常方便医生工作。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功能在医院HIS上都可以实现,但医生不能走到哪儿都拖着HIS,而手机是随身的,医生在上班路上都可以查询。比如药品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与常见食物相互作用都可以查到。

面向医生的APP除了杏树林、金叶盛天等工具类APP外,垂直领域社交应用也很流行,比如使用“病例夹”,医生可以讨论病历。以往由于医生的工作节奏快,很多医生的宝贵经验很难沉积下来,“病历夹”通过将随手拍到的病例信息上传分享,跟踪医生的行为并推而广之,完成经验积累、沉淀与传播的过程。

【畅想】解决医生工作痛点的4大应用

除了上述已经开发成型的医疗应用外,医生专用APP缺口还很大,下面是四个例子中提到的应用都能为医生的工作、生活产生直接、积极的影响。

例1:医生专用的输入法。目前很多医院不敢在电脑里装搜狗,怕有后门不安全,这样一来医生录入就会很麻烦。这就需要一个药品名称数据库支持的全新输入法,使用这样的输入法时,医生直接键入PCI就能直接显示其中文全称经皮冠脉介入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专用药品名称都能直接一键录入。此外,系统后台可以再连接另外一个数据库,用以提供疾病鉴别诊断信息或相关数据文献支持。比如键入腹膜炎后,相关症状描述以及别人上传的腹膜炎典型症状都会有提示,可供参考。就像记单词,每个人都有不同方式。医生输入时,疾病概况,药品治疗,智能辅助工具。

例2:语音识别记录医生行为。国外医生在执行医嘱时采用语音输入记录医疗行为记录,从病人划皮到结扎血管、缝合,语音录入后打印、出单、签字,用手机就可完成医疗行为记录。目前,国内还做不到这一点。笔者在与语音识别公司探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机器学习的数据量很大,像“阿尔茨海默氏病”这样医疗用语数量庞大,因此实现语音识别的难度相当大。

例3:手机拍X光片会诊。不同手机拍摄的X光片效果不一样,如果医生手机里安装了专门为医生优化的百度魔图,自动优化曝光点。将X光片上传后,医生甲认为是阴影,医生乙看到的也是阴影,否则你认为是肿瘤,我看着没事事儿,无法客观进行判断。很多日常的APP都可以为临床服务,但前提是需要为医疗进行优化,这也是医疗APP未来发展方向。

例4:专家处方参考。医生将自己的处方上传供其他医生参考,医学生或者临床医生在遇到相似病例时,可以参考其他医生的处方。当提供诊断信息的是协和医院某位专家时,参考者认为这一处方的可信度很高,而如果是地市级医院的某位医生,也许一些参考者只是了解了解,也许对于县级医院医生来说同样很权威。

上述解决临床工作痛点的产品目前仍有待开发,但由于医疗行业壁垒高,这些产品的研发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更多热爱这一行业的人们投入更多精力与热情,促成更多专业的医疗APP的研发并投入应用,为提高医疗行为准确度,降低行医用药误差提供更多支持。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生专用APP  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