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7-29 09:25
- 作者:佚名
- 来源:虎啸网
今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因为没有补交费,迈着蹒跚的步子上到四楼来拿检验单。当我不断的望着这一幕幕重复的发生的时候,我深深地意识到,医院绝对不是一个用户至上的地方,医疗信息化已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成本,却没有提高用户体验。
当马云已经开始着手构建他的物流帝国的时候,我在思考,医疗信息骨干网什么时候能够开始?
抛开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医疗应该是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LIS(全称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专为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的缩写,即医院信息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这些专业领域内的信息化极大地方便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而且一定程度的也给患者带来了方便和实惠。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医院的工作都没法正常进行!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整个医疗信息产业却是不容乐观的。
就目前的形式来讲,它基本上是这样子的:
1、山头林立
最初做HIS当属“军卫一号”信息系统的那一帮人,后来这帮人各自出道,有了今天成百上千的HIS厂商。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就成就了今天HIS厂商的星罗棋布那就太夸张了。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的小的HIS厂商依旧活的很滋润,原因就在于HIS这种专供医院的行业软件,准入门槛非常的高,这同时也说明,一旦进入了,也不容易出局。
国外的医院使用的医疗软件多是自己组织工程师进行开发,而国内的医院的做法更倾向于购买。吵吵(笔者)有一次和我们医院的信息科的主任聊天,该主任就说:“我们医院的领导宁愿花几千万搞一个信息系统,用了几年不好用了,再花个几千万,再搞过一个。”这表面的说法就是信息系统适用性很差,而背后的利益纠葛却是耐人寻味的,这也是医疗信息产业现状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在中国做大的医疗信息企业也很多,大部分如东软,走整体解决方案的道路,将HIS、LIS、PACS一起整体销售。也有一些企业走整合的道路,如东华合创,虽然HIS、LIS、和PACS不是一个厂家的,他帮助你把这些系统都统一的整合起来。这些貌似强大的厂商却都有一个弊病:如果你去问用过这些系统的用户,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不好用!”
2、用户体验糟糕
现在如果仔细算算的话,依旧还是有不少医院在用着“军卫一号”这套95年研发的HIS系统,如果你是一个有使用经验的医生的话,你会发现该系统进入一个门诊医生工作站都还需要按好多下空格键,用以确认它加载的字库!
一旦HIS厂商在医院的根基无法动摇的时候,大部分公司给予医院的服务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一个功能的修改或者一个bug的修复,通常都要等好长一段时间,就更不用说这些厂商会进入到医疗前线去收集意见了。
当然,其实医生也很忙,中国的医生真的是很忙,如果一个医生想要比较顺利地完成他的医务工作,他才没有闲暇的时间去给你反应和要求改善程序。
另外一方面,你会发现,在中国,医疗软件的开发人员大部分都是理工科出身,很少有医生会参与开发。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做医生的待遇要好过去做程序员,但是给医疗信息产业带来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即便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也需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医疗的具体事务和流程,才能着手真正地开发。很多医疗软件做得非常烂,访问量大一点的时候,很多数据库的表就锁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开发人员不理解医疗事务的模型,无法建立优秀的架构。大部分时候,开发人员在需求的后面一味的强行跟进,把整个系统弄的面目全非。
从医院应用的角度来说,搞出如此糟糕的场面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医院的流程的差异和管理的差异,同一套系统,部署到医院往往磨合期就要一两年,在这一两年的时间中,你还需要不断的该进,以适合医院的需要。你会发现一个HIS工程师电脑里面的源码是按不同医院存放的,因为每个医院都不一样。
3、对互联网的浅尝辄止
医疗行业的APP去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着实火了一把,很多人可能都不会同意我说的“浅尝辄止”,他们可能会用丁香园的“用药助手”和杏树林的“医学文献”的火爆来反驳我,但是如果从核心医疗事务的角度来看,你绝对会认为这两个应用是火一把就会死的。
比如“检验助手”这个东西,如果LIS系统有完善的检验参考区间,可以随时的供医生查阅,他会有时间翻手机?再说丁香园的“用药助手”,如果HIS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功能,在医生开药的时候,会结合病患的既往的病史、年龄、性别或者其他相关的信息做出用药的提示。相比之下,么“用药助手”这种东西就未免太肤浅了。
那医疗行业的互联网是没前途吗?不是!是错估了!
很多人乐观的估计了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前途,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医院的核心医疗数据是不在线的,他们并不能在互联网上被获取,而不在线的数据对互联网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我并不看好医疗信息产业的现状,但是医疗信息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我也坚信,这种发展势头会持续的高涨下去。如果针对目前的现状来分析的话,医疗信息化的方向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
1、云端化。很多人看好云计算在医疗领域内的应用,认为医疗行业应该是继互联网之后最有可能应用云计算的行业,一是因为医疗行业本身具有大数据的特征,二则是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走的比较早,发展也不错,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有了。
无论是从医院管理还是患者体验的角度来讲,医疗信息部署于云平台都是一件必然的事情。那么大的数据量,还有那么复杂的事务流程,没有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就没有办法完美的实现医疗行业的彻底信息化。
2、平台化。以前我们看HIS和LIS这些医疗程序的时候,我们简单的认为这只是一个程序而已,今天我么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这些程序都变成了系统了,这些程序在自身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中,已经变成了集合了多种功能和事务的复杂系统了。
以一个LIS系统为例。原本的LIS系统只是用于检验报告的录入、审核和发放。今天我们再看一个LIS的时候,在检验科外它包括了检验开单系统、标本采集系统、标本传送系统、危急值报告系统、检验报告自主查询系统等;在检验科内部,它包括了标本的录入和排样系统、LIS的接口程序、检验单审核系统,以及一些在实验室标准化过程中逐渐增加的事务,包括质量控制、试剂管理、样本存储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如果HIS和LIS在系统上再发展的话,我只好把它定义为一个“平台”了。为了应对不断变动的开发需求,如果我们依旧一味的“缝缝补补”,那么整个系统就一定会有没地方下手“打补丁”的一天。但是如果我们以“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一个HIS或者一个LIS 的话,我们的灵活性就大大地增强了。假设我们能够将所有的数据结构都以API接口来访问,那么所有不同的医院就能够在相同的数据结构下得到个性化的程序,适用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HL7是美国提出的一个标准化的医疗数据传输协议,最开始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交换不同系统的医疗数据。但是当今天我们发现HIS和LIS已经足够大到可以成为一个“平台”的时候,更加精细的HL7协议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需要我们所有医疗和信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3、智能化。如果云端化和平台化已经实现,医疗大数据已经在线了,平台化吸引的众多开发者都就位了,智能化就是医疗信息化往深度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了。
在医院方面,众多的开发者进入这个行业,为医院和医生开发了众多符合院方需要的程序。你可以想象医生拿着iPad在查病房;你可以想象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下岗,他们被日益智能化的设备和完善的LIS给取代;你可以想象通过数据挖掘,我们的科研又得以精进。
如此一来,在患者方面,原来极差的用户体验将变成极棒的医疗旅程。你可以想象拿只用一个手机,你就完成了挂号、看病、拿药的所有流程;你可以想象正在加班的夜晚,手机提示你要吃药;你可以想象戴在你手上的腕带会第一时间将你健康信息发送给你的医生;你可以想象你的健康出了一点问题,立马就可以得到医院的贴心服务!
要实现如上场景,得经过这两条路
人是活在现实中的,看清楚现在的趋势,也许会比天真的想象要有用的多。在吵吵看来,如果有一天如上的场景在现实中出现了,应该走的就是以下这两条路:
1、继续整合。在目前的现状下,医疗信息厂商选择这一条路应该来说是最明智的做法,现在东软在推自己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一些短信系提示等移动功能),多少就是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可以想象不久的未来,他会以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或者自主开发的路子,将APP或者说是移动互联网整合进自己的系统,继续自己的帝国梦。
这种封闭系统到底能够走多远还是不好说,APP进入到医疗,一定程度上会改善用户的体验,但是给院方提供的优质服务一定是有限的。马化腾当年把腾讯搞成了一个拼命遏制对手的封闭帝国,但是在360的开放平台的穷追猛打之下,还是妥协了,走上了开发、共赢的道路。
2、直接颠覆。很多互联网大佬都盯住了医疗互联网这块大蛋糕,却苦于找不到切入点。如上所讲的那样,医疗信息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利益格局已经定格了的市场,如果你想打打擦边球终究是没有多大收获的,要破局的话,只有颠覆一条路。
马云应该再投资3000亿。第一步,建立整个医疗信息的云平台,完成平台的部署和开发,吸引众多的开发者加入到开发平台中来;第二步,建立连锁的私人医院,或者逐步的收编其它医院,从互联网的角度引领医院的发展和前进;第三步,依靠现有的用户和数据,完成其它相关医疗产业的标准化和收编;最后一步,成就历史上最牛逼的互联网公司!
颠覆的梦看似是很美好,但是能做好的,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也只有周鸿祎。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光研发的资金就过千亿了,这到底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同时,这又是一个水多么深的行业。
如果有生之年,吵吵能够为这么一件事情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也不枉学医一场。犹记得那年我们的入学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成就了医疗互联网,也成就了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