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风采人物 >  王景明:做信息化是喝牛奶还是养奶牛?
王景明:做信息化是喝牛奶还是养奶牛?
  • 2015-07-27 15:25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i医思精英访谈录】现在,很多医院与厂商合作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被称之为“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医院编制自己建立人员、药品、科室、诊疗字典库等。但是对于医院来说更需要的是“产品”而非“项目”。就好似我们要喝的是牛奶,而非如何养奶牛。现在很多“项目”逼出了不少信息化建设专家,王景明院长自诩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养牛”专家,“当我想上信息系统时候,不直接给我牛奶喝,却告诉我如何养奶牛,饲料是怎么回事、牛室温度怎么控制等等,如果不好好学,养出的牛挤不出好奶,后面的数据质量就用不了,无法为后续的管理服务,造成很多困难。”因此,王院长表示,“当我成为专家后,也在思索如何让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产品化,不再仅仅是‘项目’,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复制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脱皮掉肉的工程。这就需要应用互联网+概念,使条块分割式的、点站式的业务服务及监管体系,变成流程流向清晰的健康服务体系,而这将是一个整体改造的系统工程。希望通过我走过的路可以让现在的院长有借鉴——不用再学习复杂的养牛技术,而是可以直接喝上牛奶。”

王景明院长先后在公立、民营、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等不同类型的4家医院担任院长,也是第一个带领医院通过美国HIMMS评审过六级的院长,而且是信息化基础非常差的民营医院。下面听听这位“养牛专家”来讲医院信息化建设那些事。

谈谈信息化建设那些痛

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从整体上来说,目前还处于先知先觉的自觉行动,而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势必要由自觉性向强制性转变。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模式建设,它涉及到的管理模式不再是拿着信息化去做那些传统的事情,而是要对流程进行优化、对组织进行重构,实现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融合,这样才是信息化的一种提升。

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在最开始是纯投入无产出的事物,需要从上而下通过强制手段来推动。

从厂商角度来看,第一,是技术壁垒。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一家能够提供完整的合理的解决方案。面对不同标准不同语言开发出来的产品,要把他们在一个平台整合起来,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将涉及异构软件的整合问题。第二,是商业壁垒。医院引进不同厂商的不同软件,这又会产生与原有系统接口的问题。比如,引进来的电子病历、PACS系统无法与HIS系统连接起来,医生做一项工作要在两个系统上完成,甚至是要在不同电脑上进行操作,各家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以技术壁垒表现出来,影响医院信息化程度。如何解决软件融合度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再加上医院领导认识水平上的不同,是否把信息化建设当做是一种管理水平和管理基础、手段进行建设,其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面对目前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难点和痛点,王院长如是说。

公共所有制医院需经充分的市场竞争

王院长表示,只有引入社会资本和机构进入公共服务,充分进行市场竞争,才能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价格体系、药品流通机制、拖欠和打折的医保合疗费用结算机制,全面推进医改。

医改的僵局倒逼我们探讨医改不成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找到解决办法。首先,我们应该从医疗卫生体系是一盘棋的高度予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时,也应该将民营医院纳入其中;其次,应该从产权制度入手探索对医院所有制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公有制对其他经济形式的排斥和歧视现象,既造成了大量社会经济要素的闲置,又无法形成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的平等竞争,最终导致国有经济战线太长,效率过低,而其他经济形式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

基于如何保持公立医院成为主要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改革,导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与之配套的公立医院改革年、电子病历年、医疗联合体等活动,并没有把民营医院纳入医疗卫生改革体系,也没有给予民营医院应有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不但影响民营医院发展,还会影响区域协同医疗和全民健康管理,更会使公立医院失去竞争对手、运行效率愈加低下。

基于医疗卫生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所有医院是公共所有制服务性质的政策设计和实施,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医院具有公共所有制同一性质、平等地位,不再有公立、民营医院之分,医务人员也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样可以促进医生多点执医,使医生从单位人,真正变成社会人、自由职业人;医务人员在不同医疗机构执医,在充分显示自身职业价值的同时,还实现了打破医院等级藩篱和缓解看病贵、看病难效果。如某专家星期一在甲医院诊疗,星期二在乙医院诊疗,自然会带动患者和医疗技术在医院间流动,缓解大医院排队候诊现象和帮带提升中小医院的效果,这比医疗联合体运行机制更为有效。

基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理论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政府对医疗卫生管办分开、推进医生多点执业、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等一系列改革,可以促进政府对公共服务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管;可以促进医保合疗机构把医疗服务经费充足补到需方,通过对需方经费和就医行为管理,实现对多家医院的竞争,使需方获利。

多点执业是个伪命题

王院长还提到,“多点执业”是一个伪命题。何为“多点”?医生本就应该是个自由的话题,不应受区域限制、点数限制。就如同驾照一样,在北京可以开车,到云南同样可以开车;网上妇产科医生在南京救人犯法虚构的故事,应该引起主管部门反思。应该由“自由执医”替代受时间空间所限制的多点执医定义。

所以对于现在疯狂涌现的“医生集团”,王院长给出最合理的解释,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破蛹成蝶的过程。他最终所形成的目标就是“自由执业”。让医生回归自由的职业。通过整体努力促进医生自由执业。而医院要做的事情,就是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医疗资源配置和人员分配更合理来促进“自由执业”的发展,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签约医生。

“互联网+医疗”到底是什么?

如果要谈“互联网+”,就要先谈 “德国工业4.0”。“德国工业4.0”它所涉及三大基本特征:1、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融合;2、从中央集中式控制转变到分布式、智能式控制;3、信息的互通互联和共享。而我们常常说到的“互联网+”只是其中的第三点,也是“工业4.0”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是用互联网思维整合不同的产业。而“互联网+医疗”,更多的应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建造健康服务体系。

未来十年:虚拟医院大行其道

目前对于未来医疗的畅想有很多描述性的词汇,比如:未来医院、智慧医院等等。王院长指出,未来的医院要么信息化,要么被信息化,只有这两种形式。数字化发展程度决定了医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而未来十年也将会涌现出虚拟医院这一形态,虚拟医院将是数字化医院的高级表现形式。虚拟医院也会有很多实体存在,不仅仅提高了医疗诊断水平,同时还将提高医疗效率,具备了“互联网+”真正的健康服务体系,打通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状态管理,将精细化管理整合在一起,这将是医院未来的前景,也是工业4.0在健康服务体系的具体应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公共所有制  多点执业  自由职业  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