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专家专栏 >  【专栏】疾病应急救助,需要医疗信息化及社会联网
【专栏】疾病应急救助,需要医疗信息化及社会联网
  • 2016-02-26 16:50
  • 作者: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孟庆远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疾病应急救助,是一个国家社会事业水平的映现,也是其医疗服务联动的一种表达形式,早在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在我国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其中包括急危重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的患者进行救助。那么,三年来这个问题有无解决呢?怎样解决呢?

据了解,三年来疾病应急救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因为被应急救助者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而使应急救助及应急救助基金未能按设计高效率运转。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周军说,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3年来,共在全国救助患者约37万人。2015年,全国救助患者超过14万人,其中,“三无”患者占25.2%,无支付能力者占74.8%,共申请支付基金11.28亿元。

这是因为:一是不能快速认定患者情况,如昏迷病人、精神病人、聋哑人,虽有身份证引导帮助,但其基本信息尚属公安部门独立管理,无法得知也无法与其家庭联系,不能得到家人的帮助与支持,给救助带来一定困难;二是目前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程度低、覆盖面小、个人医疗健康信息不健全,不完善,应急救助不能获取被救者医疗健康详细信息,如既往病史、现病治疗情况及隐存的突发危险因素等,不能对其尽快做出正确全面诊断与救助,为实施正确紧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明显障碍或影响救治效果;三是因为语言(地域、民族、国籍)、精神或被救助者主观(涉及消费支付)等问题,即便是医疗机构对疾病应急救助成功,因为信息问题,无法妥善解决被救助者的回原籍问题,甚至出现部分人员长期占据病床不出院,给其它病人住院带来困难;四是突发事件的疾病应急救助需要地域多医疗机构的大群体参与,也需要不同专业专家的会诊急救,需要地域医疗信息化的无缝链接,但目前医疗信息化仅在部分大中城市医疗机构联网,而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单枪匹马应对;五是基层广大医务人员信息化概念、观念、意识还不够清晰,缺少必须硬件及操作技能,个别医疗机构连单科远程会诊也没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障碍着疾病应急救助的有效开展与技能普及,也大大降低了社会救助资金的职能效用。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困境,需要尽快出台新的政策制度,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进行解决,而医疗信息化及其与社会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建立疾病应急救助信息化平台,是最佳解决办法与途径。

这需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并投入足够的财力物力建设全社会疾病应急救助信息化联动平台,支持医疗机构为主题先锋的疾病应急救助能全面展开并顺利实施,一是医疗卫生行业要先行一步,积极认真做好全民医疗健康体检和疾病资料的普查与建档,并联网共享,二是卫生管理部门出头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衔接做好协调,三是公安、财政、民政、医疗、学校及村委、街道等机构部门,都要建立协助服务疾病应急救助的网络,四是提高医务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有健康的网络平台。同时,政府出台严格的督导制度,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支持责任。

这样,通过信息化建设,让全社会的涉医及有关机构都建立并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与医疗机构联网,使医疗机构在疾病应急救助中,得到多方的有力配合支持,保证疾病应急救助获得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