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专家专栏 >  【专栏】“看病难”这块硬骨头 健康物联网啃得动!
【专栏】“看病难”这块硬骨头 健康物联网啃得动!
  • 2016-03-31 16:14
  • 作者: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陈佐会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看病难”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问题。历年来,围绕解决“看病难”问题为核心的医疗改革措施繁多,虽然一再被渲染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老百姓的切身体验却是聊胜于无,没有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获得感”。

国家卫生计生委设计的“分级诊疗”医疗改革路径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就诊审批、起付线、报销比例”等调节杠杆却没有真正起到分流病人的作用,以至于分级诊疗仍然是躺在红头文件上的宏伟蓝图。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得以进入“快车道”,智慧医院、掌上医院、健康物联网等概念迅即在医疗健康领域落地开花,以“健康检查一体机”为有形展示代表的健康物联网,让关注推进分级诊疗实施进程的各界人士,看见了一丝曙光。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边远山区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医院中层管理者,现简单地谈谈健康物联网对于助力实现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的意义。

意义之一: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高度匹配

每个医生、每所医院,因为信息公开和信息推广力度与程度不同,导致知名度和知晓度差异巨大,病人对名气大的医院和医生趋之若鹜,而知名度不高的医院则门可罗雀。这种现象,一方面加剧了部分医院和地区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闲置与浪费。

在健康物联网平台上,每一名医生均可以得到平等而真实的展示,医生信息被最大程度的透明化,对于病人,也将不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病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与自己所患疾病吻合、自己信任的医生问诊;医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受时空限制地实时应答与自己专业高度契合的问诊请求。

意义之二:省略了不必要的“亲自”环节

在传统的就诊流程中,病人的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都消耗在一些不必要亲临现场的环节之中,健康物联网所呈现的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网上问诊、网上复查、生命体征监测、简单生化指标检测、网上交费、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等等功能,完美地替代病人承担了一些不必要亲临现场的琐事,免除了病人一些不必要的长途奔波、多次排队,高效、方便、快捷,省力、省时、省钱。

在武陵山、西藏、新疆等等这种地远人稀、交通不便、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地区,健康物联网的构建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和必要。

意义之三:合理分流病人,促进医院职能回归,使分级诊疗真正得以落实

健康物联网的智能化定位功能,可以准确获知病人所处的方位,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瞬间搜索出病人周边适宜的医院和医生,推荐或者指定病人到相对近距离的医院就诊。

医疗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还可以依托健康物联网,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目录和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扩充临床路径管理的范围与监管力度,将一般的感冒、咳嗽等轻微疾病限制在基层医院,让二、三级医院既不与基层医院争利,又能专心致志地从事重、疑、危疾病的救治与研究,从高负荷的运行中脱困而出。

意义之四: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健康物联网所搭建的云平台,使各个地区、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消除了等级、地域等差异,真正处于一个扁平的世界,使医疗联合体或者云成员医疗机构得以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心电、超声、影像、检验、病理等等报告的诊断与出具,都可以集中或者交互进行,远程病例讨论、远程会诊与查房、远程教学、远程手术指导等等对于提高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意义之五:促进与规范慢病管理

健康物联网将终端下沉到村卫生室、社区居民点、疗养院,实时搜集、归类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对于全社会的慢性病管理也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3月25日,“第二十八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机遇健康物联网的区域分级诊疗新医学模式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上,玉田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侯学寨分享了其应用物联网实践分级诊疗的经验,“医院普通门诊量降低10%,基层医生门诊收入增加20%,实际建档率提高80%,慢病人群回访率提高90%”的战果为健康物联网在慢病管理项目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著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第四波网络革命后的明日之星,马云也预言: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将健康问题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互联网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医疗和健康领域,全社会集中了最为卓越的智慧在关心、支持和加入健康领域,但是,如何打破既定的固化思维,突破政策的樊笼是摆在健康物联网面前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笔者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把手”如何成为推进“互联网+”的关键把手》一文中妄言: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是一个年轻人引领和主宰的领域,而那些手握重权,能够直接决定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和推广的决策者们往往已经不再年轻,属于对于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反应不太敏锐,乃至属于后知后觉的那一类人群,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科普,如何让互联网思维与他们的思想及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是影响“互联网+医疗”推进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观点,虽然令部分人不爽,却得到了互联网行业和媒体的认同。电子处方流转、医生网络执业、医保与新农合资金介入等等问题,需要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与流程架构,考验着各级各地医疗卫生、社保资金管理部门领导的超前思维与魄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3月29日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武汉市医保中心向该院开放了门诊与住院网上即时结算支付,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这一破冰之举,为健康物联网破解分级诊疗、看病难问题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春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shichenlu TEL:(010)68476606】

标签:健康物联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