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21 13:18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访谈】从医学胶片到数字化影像存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数字化影像不仅抛开了对胶片的依赖降低了患者造影成本,同时提高了放射科诊疗速度,备受医疗机构青睐。然而,海量增加的数字化影像对存储介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对于上海这一长三角地区的医疗重镇来说,急剧膨胀的影像信息即将冲破上海市医疗影像数据库存储极限,上海市医疗影像数据库扩容已迫在眉睫。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医联中心主任于广军
现状:扩容
2010年,上海市医疗影像数据库扩容项目正式启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于广军介绍,扩容项目目前旨在解决两大问题,即存储空间问题与存储架构问题。
存储空间。一位病人就诊的影像信息大致少则几M,多则几百M,三甲医院每天需要数十G空间存储影像数据,上海市医疗影像数据库扩容项目要应对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医学影像的迅速增长。因此上海市医学影像数据库扩容首先要实现存储容量的扩张以应对不断加剧的存储压力。
存储架构。相比于普通病历、医嘱中的文本格式数据,医学影像的数据形式具有很大差异性,因此,医疗影像数据对存储架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上海市医学影像数据库扩容过程中选择分布式架构应对医疗影像数据的特殊性,通过在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规模较大的医院建立数据分中心,既减轻市级影像数据库的存储压力,又提升影像存取效率。
探索云存储。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对医学影像存储的深入探索之外,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目前正在开展一项新的探索——将云计算应用于医学影像存储。借助云计算、虚拟化等新的IT存储模式,可以降低医学影像数据急剧膨胀对于服务器硬件的需求,目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正在与底层虚拟化厂商开展合作,并计划开展试点尝试这一存储模式。
在合作厂商的选择方面,于主任表示:“相比于直接应用国际大公司的成功架构,申康更倾向于国内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架构,支持国内企业深入探索云计算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云计算在政府和业界都备受关注,但需要强调的是,云计算不仅仅是软硬件架构的转变,更是商务模式的转变。”
加强信息二次利用。和当初建立数据中心有所不同,上海市医疗影像数据库扩容目前更加强调数据库结构的调整,加强数据仓库的建立、数据挖掘、数据展示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加强医学影像信息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目标:双赢
2006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开始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目前, “医联工程”已经实现24家三级医院医疗信息互通与共享,并与长宁、闵行、卢湾、闸北等4个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纵向互联,实现横向与纵向医学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
医院赢:共享
除了信息互通,为均衡医疗资源,提高成员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联工程”特别设置了临床资源共享平台,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机构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共享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大型检查和检验设备、专家资源、患者病历等医疗资源均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共享。
大型检查设备共享。“医联工程”覆盖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临床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大型检查设备,例如:目前瑞金医院集团已经通过临床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型检查设备共享,瑞金医院集团卢湾分院的患者可以去瑞金中心医院做核磁共振或者CT检查,再回到卢湾分院接受下一步诊断或治疗。
大型检验设备共享。高端检验设备资源同样紧缺, “医联工程”借助临床资源共享平台同样可以使更多医疗机构提供更加精确、全面的检验服务。检验设备共享以及委托检验目前在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已有应用,这些医院已经在为一些机构承担委托检验职能。
专家资源共享。除了检验、检查设备,医疗专家资源是另一项紧缺资源。借助临床资源共享平台同样可以实现医疗专家资源的共享,让患者不必去大医院也可以获得专家级诊疗服务。目前临床资源共享平台中的医疗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已在逐步开展业务,未来申康还将建立专科协作网络进一步推动医疗专家资源共享。于主任认为要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专科协作网必不可少,他说“只有大型检验、检查设备还远远不够,诊断医生同样是至关重要。比如,放射科有miniPACS、CT,但是医生看不出问题或者医生诊断水平差同样会影响医疗诊断水平,降低医疗质量。而在医院的辅助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诊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此时建立专科协作网可以实现医疗专家资源共享,实现诊断效果的最优化。”
建立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同样需要新商务模式支持,比如共享专家资源的医院之间如何进行结算,这类问题需要新商务模式来解决。尽管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在进行初步尝试,但还没有进行全面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架构的支撑和商务模式的支撑。
患者赢:方便
“医联工程”的确为医疗机构带来诸多好处,但方便患者就医才是建立医联工程的初衷。目前医联工程主要提供三项便民服务,分别是:预约挂号、医联卡、查询临床信息。
方便患者预约挂号。“医联工程”通过“医联网”开通网上预约平台,目前该平台覆盖22家三级医院,到9月底将覆盖34家医院,患者可以通过“医联网”的预约平台或者电话方式预约“医联网”覆盖的任意一家医院的专家号。
方便自费患者就医。过去医保患者可以使用医保卡就医、缴费、记录就诊信息,没有医保卡的患者(即:自费患者)去任何一家医院都要办一张卡,办一份就医记录册,缺乏统一的就诊凭证,自费患者就医非常不便。借助医联平台申康推出医联卡,延用过去的发卡设备和渠道,所有医院对患者进行统一编码、统一在医联网注册、配备统一的医联标志,患者可以在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办卡,联网医院内全部通用。
医联卡不仅给病人提供方便,还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上海医联卡从2009年推广实施,目前已经发行600多万张医联卡。
方便患者查询临床信息。医疗影像存储方式的转变不仅惠及医疗机构,也同样惠及患者。患者去医院复诊无须携带X光片、CT片、检验报告等资料,只要是在联网医院拍到的影像资料,患者在医院刷医联卡即可查阅。除了方便百姓就医,还能减少影像资料、检验报告、检查报告丢失造成的重复检查。更为方便 的是患者登录“医联网”可以查阅检验检查报告信息。
在线存储医疗影像可以让患者就医更实惠,使用医联卡就诊的患者拍完X光片后可以不要胶片,因为X光片会自动存储在医联网的数据中心,患者再到该医院或者联网的其他医院就医均可调阅片子。如果没有医联卡,患者就要交20元钱取片。此外,“医联网”内患者还可以在家查看检验报告或者诊疗档案。
趋势:移动医疗
于主任表示,移动医疗将是“医联工程”数字化建设的下一个热点,其需求来自于医生、护士、后勤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
医生 准确录入医嘱信息是医疗信息处理的前提,因此不论是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还是临床抗生素管理、医疗费用的控制,都离不开优秀的电子医嘱系统。而医生愿意在病房内实现电子医嘱录入,首先要求电子医嘱系统录入的便捷性,移动医疗系统正是实现医嘱便捷录入的有效途径。
护士 对于护士来说,移动医疗意味着更轻松、更准确、更高效。过去的三查七对可以变成腕带扫描;过去的手工绘制体温表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身份认证、药品管理等都可以借助移动医疗来准确、快速实现。
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同样离不开移动医疗,如消毒供应,器材管理等都可以借助移动医疗系统提升效率。
当然,尽管移动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开展移动医疗受两个方面的限制:
一是需求多样化。以移动终端为例,查房时用于医嘱录入的平板,医生希望液晶屏大,输入方便;查询患者诊疗信息的移动终端,医生要求携带方便;护士用的移动终端则需要有条形码、RFID等识别功能。
二是价格偏高。目前移动医疗系统与设备的价格仍居高不下,要为医院的每个住院医生与当班护士配备移动医疗设备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有当RFID、无线网络等技术发展成熟后,相关产品成本降低才有可能拉低移动医疗成本,让医疗机构可以高高兴兴的对移动医疗敞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