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1-29 09:31
- 作者:景琦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电子病历的新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3521工程”重点建设的数据库之一,电子病历建设对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2013年伊始,有关于电子病历的新闻频频出现。1月5日,以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上海区域卫生信息网全面建成,全市17个区县的600余家各级公立医院的医疗信息实现互通互享;1月17日,深圳预计推出第三代社保卡,采用芯片卡技术,并将参保人的电子病历录入其中。近期,北京多家医院系统瘫痪,导致就诊档案都无法调取,耽误了病人入院治疗……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带着电子病历以及医院信息化相关问题,中国数字医疗网记者在2013年初走访了医院信息化行业专家薛万国。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到侧重电子病历研究,薛万国践行着“理论指导实践”的真理,也因为多年的一线工作和近年来的潜心研究,他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病历的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
医院信息化行业专家薛万国
“如果医院仅是买一个软件,就能做好电子病历的话,问题就太简单了。而实际上,电子病历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牵扯到整个医疗信息化的各个环节”。薛万国认为,如今电子病历发展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应用方面的问题。
技术层面:集成、存储、安全
医院中生成医疗信息的环节比较多,从挂号到门诊、到检验、影像、超声、手术、药房等辅助科室,都要有信息系统的覆盖。只有这样,病人的病历才会从电子病历中调出来。它需要医院引进、研发、定制不同环节的系统,从而覆盖它的业务需求。通过整个医疗系统把信息采集上来,这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集成技术
医疗数据从类型到表达都五花八门。以检验报告为例:血常规、生化是表格数值型的;微生物学检验,则是文字描述的内容。检查的数据内容更加复杂,心电图是波形图,超声是影像报告,放射、CT、磁共振都是不同类型报告。就超声这一项来讲,腹部超声和心脏超声的报告格式也是大不相同的。系统提供商对这些差异有没有标准,标准是否都能遵循?不解决这个问题数据集成就出现很大的困难。
数据要集成,业务流程也要集成。医生的系统是一个厂家的,其他部门系统可能都是不同厂家的,如果想实现在网上协同工作,这些对标准和集成的要求都非常的高。
存储技术
短期的电子病历资料管理,医院的业务信息系统一般都相对容易实现,但长期的话就极少有医院能看到10年8年前的资料了。薛万国认为,大型医院,医疗数据存储量大,加之系统不断升级,致使我们现在很难看到与10年以上的系统能够保持兼容的电子病历存储管理方案,这些都会导致电子病历无法像纸质病历一样长期保存、管理。
安全技术
病人的隐私需要保护,电子病历的使用权限就要限制。但会诊、抢救等特殊模式下,医生能否查看到病人病历,这里面涉及了很多数据安全管理的问题。
应用层面:整体与局部的平衡
电子病历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流程,很多工作方式方法和习惯均将修改。医生传统的纸质流程要变成在计算机上工作,有的实现起来容易有的便很难。
以护士查房为例,如果把纸质医嘱变为电子版,护士拿着PDA或Pad去查房,除去正常的护理工作,还要增加计算机端录入、勾选、扫条码等操作环节。加上硬件屏幕大小、清晰度、电池续航能力等硬件问题,一个简单的查房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应用流程问题。
技术和人的配合需要不断的摸索,医院信息科要找出一种新的模式,让广大医患都能接受。每一次改造如果减少了医护的工作量,项目就容易推进。如果对整体数字化效果有益,但会增加医院局部的工作量,项目还是要向前推进。但如果局部代价很高,已经无法执行的时候,那就要退回来想其他的办法,改进需要一个过程。“为什么移动医疗这几年这么热,但各大医院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原因就是许多技术还不成熟,它还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薛万国认为,先进的技术要和医院实际工作模式结合起来,需要不断地尝试,需要时间。
过去医生阅片可以对着灯箱甚至是对着窗户观看,现在医生用计算机屏幕查看,提高了不少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生的用眼疲劳。因为要保证片子质量,医生的显示器对比度很高,比日常我们使用的显示器高很多,医生看久了这种高清晰的图像,眼睛就会觉得累。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试用,用显示器阅片这个应用环节才成功推行。
薛万国总结说,虽然技术和应用两方面的问题夹杂在一起,但医院信息化建设确实大踏步地前进着,从信息化覆盖面和深度两方面看,我们都能从现状中感受得到。
热炒概念:医疗云应用动力不足
医疗云
针对近几年热炒的云计算话题,薛万国称:“目前医院还没有看到把资料放到云上的明显趋势,也看不到医院应用公有云的动力。”
薛万国认为,公有云首先涉及到一个数据安全的问题,病人的隐私、医院的运行的数据,这些都是很敏感的问题,医院对其肯定会有担心。其次是网络带宽条件是否具备,医院的数据吞吐至少需要千兆带宽,但到了城域网上千兆带宽的价格现在还很高。医院关于医疗云的动力没有看到,更不用谈发展趋势了。
虽然目前大型医院的数据存储量很大,但其现有的机房和存储设备大多还是可以支持的。如果医院规模不是很大,其存储的需求往往更小,医疗云的需求更非迫切。
宕机
针对近期各大医院系统瘫痪案例,薛万国表示,“医院宕机除了硬件问题,还有软件、人为、数据方面的问题。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出问题,机器生病和人生病的道理是一样的。医院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相比其他行业系统应用,医院的工作性质要求信息系统24小时昼夜不间断运行。
“大医院白天病人多、业务量大,信息系统‘停不起’。一些其它服务行业的系统还能在晚上暂停服务进行维护,但医院晚上还有急诊,你不能说我要进行系统维护你急诊先暂停交费、取药、做检查。除了精心维护减少故障外,必须建立应急的备用系统。电子病历实现的越完善,医疗业务的依赖也越高,系统运行保障的压力也就越大。”薛万国无奈地笑着说。
电子病历发展的快慢关系着我国“3521工程”能否真正落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实现了数据交互平台,患者在各级医院就诊的基本信息,包括每次就诊的症状、诊断、用药以及检查检验结果,都能轻松调取。病患、医生方便的背后,有着大量的技术和应用层面问题有待信息部门来解决。医院信息化建设这条路还要走很久,同时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