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7-02 09:15
- 作者:杨兴云
- 来源:经济观察报
公立医院要“三回归”
经济观察报:2010年2月卫生部发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在全国选定了16个城市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现在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廖新波:首先是方向问题。医改的大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将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全社会。具体的路径在哪里?仍然不知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仍在进行,并没有完成任务。公立医院是在带着问题前行,但是怎么前行依然没有路径,依然需要我们大胆地去尝试。公立医院改革正处于徘徊阶段;
第二是尊重。美国医改首先是征求谁的意见?首先是医生的意见,医生的意见决定了医改的方向。如果我们制定的政策很多都是造成了行政伦理缺陷的,那么这样的医改怎么进行得下去?
第三,政府的责任是解决公平的问题,是解决最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所以,解决最底层人口看病的问题应该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不应该撒手不管。在美国,在解决贫困人员以及老人的医疗上,都体现了政府的责任。
除此之外,还有基层医疗的问题,我们医改要“强基础、建机制”。医保的广覆盖是有水分和质量问题的,我们今后要解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空壳卫生院,这也是要解决的。没医生的地方怎么提供基本医疗呢?不能吸引人留下,又有谁去服务呢?这就是我们“强基层”要做的事情,我们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多有志之士下到基层去。
另一个非常揪心的问题是,医生的劳动价值怎么体现?说起来很可怜,到现在为止医生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很好地被体现。比如说,过去几年,我们的医疗费用在不断地上涨,但是医务人员数量的增长却非常缓慢,这形成一个很大的落差。从服务金额来讲,从工作量来讲,门诊量和住院量,是一条上翘的曲线,而医务人员的增长线却是平坦的。
经济观察报:通过医改,公立医院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愿景?有没有度量的标准?
廖新波:医改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回归:一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要回归,公立医院就是要体现公益,谁来体现?政府。二是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要回归。三是尊重生命的理念要回归。
在衡量公立医院体制创新是否成功的方面,我认为有5项指标:一是医疗纠纷是否减少;二是医护人员的离岗率;三是各级医院的业务量以及疾病构成比;四是医疗费用的增长率与个人支付绝对数;五是政府投入与医院负债率。
上述五项指标分别从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疗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医疗保障程度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等五个方面全面衡量公立医院体制创新的成功度。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