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风采人物 >  熊科亮:从临床医生成功转型为信息化建设掌舵人
熊科亮:从临床医生成功转型为信息化建设掌舵人
  • 2013-07-30 16:17
  • 作者:杨永燕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他在临床科室干了17年,一直干到主任医师;后来院领导希望他去信息科领导信息化工作,他再三考虑后,2008年参加了医院中层干部竞聘并成功获胜。2009年他正式接手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信息部门管理工作,从头干起。从2011年开始,他带领整个科室,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彻底改造,可谓从零开始重新建设信息化,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项目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首创,使单位连续四年获得了江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的称号。他就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昌大二附院)信息科科长、江西省卫生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卫生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卫生信息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江西省医院协会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化专家库专家熊科亮,同时他还兼为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当初他决定从临床科室转到信息科的时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好朋友、好同事劝骂他“脑子有毛病、做医生多好”,但他还是义无返顾的来到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科室,因为他认为:既然领导如此信任,那么就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要对得起全院信任自己的人,应当有责任把医院信息化建设做好。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信息科科长 熊科亮

从头学习医疗信息化建设

到信息科工作前,熊科亮就是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当中自学成才电脑高手,耳鼻喉头颈外科几乎所有的科室电脑与同事家中电脑问题都找他。“不过,信息化建设和简单的电脑应用操作又不一样,它涉及到每一个科室的每一个流程和小细节,牵扯到全院的神经。”初到信息科的熊科亮虽然开始一头雾水,却没有气馁。因为他觉得作为信息科的负责人,要有责任、要敢于担当,不能瞻前顾后、不能怕承担责任。“信息化科长要把握大局,全面规划好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他对IT有浓厚的兴趣,有学习IT知识的干劲。他刚接手信息科工作时,起初的半年时间,几乎每天下班后均要抽出两个小时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主要是了解信息化有什么趋势以及技术应用,哪些可以拓展思维,如何做好安全和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等。同时他还参加业内的很多会议,除了学习医疗信息化的新东西,还结交了很多从事信息化的朋友,以便咨询问题。经过这些努力,熊科亮逐渐了解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掌握了机房建设、网络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信息系统建设等知识。自2010年至今,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IT系统建设,例如:新老信息系统更换、院内短信平台、电子签名、移动查房及移动护理、全院手术示教转播等。

甘冒风险 奋战一夜实现新老系统顺利交接

昌大二附院的信息化起步于上个世纪末,进行了初步的HIS系统建设,主要是收费、挂号、办住院等基础业务,慢慢延伸到部分工作站使用,以门诊工作站为主。随着医院发展,原有HIS系统不能满足医院需求,医院于2005年底~2006年开展了第二次信息化建设,建立了HIS、部分电子病历LIS、RIS、OA等系统。但随着时间飞逝,这套系统又难以满足医院管理和工作效率提升的需求及国家医改对信息化发展的总趋势要求。

2010年,熊科亮带领团队从零开始,进行第三次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建成数字化医院。系统在上线时,该系统的软件公司希望分两步走,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分开上线。公司考虑到老的系统已经运行了4年多,覆盖了医院很多业务部门,要是一刀切割难度极大且风险度高。“如果分开上线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是信息如何共享,医技部门报告和住院临床申请单互相之间如何共享信息;另外一方面是住院与门诊药房之间药品的调拨。数据一套存在新系统,另外一套存在老系统的话,数据很难整合。最终我们决定一刀切----全院信息系统一次性整体切换,门诊和住院同时上线新系统。这个非常冒险,如果切割不成功,全院业务将会混乱。”如今熊科亮回忆起来或许还有成就感,但是可以想象当时的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做了这个决定。2011年5月31日晚,包括熊科亮在内的所有参与此次业务的人员一起奋战,整体实现了全院核心业务系统的顺利切割,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挂号收费、门诊与住院药房、出入院管理、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生电子病历、检验系统、医技系统、血库系统、病案系统、手术麻醉记费、检验条码管理、分诊叫号、各种医保业务管理等。系统交接过程中,医院整体的业务没有受到影响,例如没有出现挂号缴费排长队、领取不到药品、办不了入出院等情况。虽然有少量业务功能的障碍,不过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熊科亮带领团队在4天内把它们全部扑灭,使系统得以顺利运转。在系统上线前期与上线过程中,熊科亮和团队加班加点工作,夜以继日,根本没有休息日,甚至忘记了哪天是周未,4个多月的时间,他的加班时间量达到900多个小时,平均下班时间是每天深夜1点钟。

重视基础设施与安全建设

HIS系统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后,2011年熊科亮带领团队又进行了住院大楼有线无线一体化建设,在当时的江西省医院行业中属于首创。

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初,熊科亮还在新建的住院大楼中,按国家B类机房规范要求建了一个机房,成为医院第二个机房,按国家B类机房规范进行机房建设,当时在江西省的医院中,也是属于首创。“在江西的医疗行业内,这个机房是按照规范的B类规范建设的,有恒温恒湿系统、新风系统、自动消防系统、指纹与门卡识别系统、监控系统、UPS供电系统、两路供电、上爬架走线与下送风等。“两路供电主要是机房供电一路来源于市电,另一路来自医院发电机。服务器电源一路接于市电上,冗余电源则接在另一路UPS供电上。”熊科亮介绍。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2011年熊科亮带领团队进行了升级配置域控制器,实现了规范的2010标准版配置的域控。到目前为止,江西省的医院,只有昌大二附院实现做到此版本配置的域控器,不但实现了初级域控的身份认证功能,还统一绑定终端电脑的IP和计算机名并显示在桌面,用户不能自行修改,用域控封掉了所有内网业务电脑的USB接口,只能接打印机,技术人员可以远程一键安装操作系统。昌大二附院全新配置的域控,不但加强了网络安全,而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医院对终端电脑的管理。

同年,昌大二附院在江西省医院行业内率先建设了数据持续保护与数据灾备,增强了业务数据的安全性与高可用性;还布曙了数据库审计系统,即谁进了数据库、篡改了数据库信息等违规行为,在系统内都可以追查到。另外,为了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布署了核心安全网关、网闸、WEB 防火墙及全部出口防火墙。以上安全建设,加固了信息网络及数据的安全性。

实现合法的电子签名

2012年,昌大二附院按照国家卫计委的相关规定,合法地实现了可靠电子签名,整体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此举又是江西省医疗行业首创。“可靠电子签名是指我们用一个像银行U盾那样的数字证书,有使用者的身份证号、名字等,我们是与经过认证的、合法的第三方公司——江西省数字认证中心进行合作。”熊科亮强调。到目前为止,昌大二附院的电子签名已完成医生的医疗文书、护理文书、住院医嘱、门诊工作站、医技与病理报告、手术室医嘱与文书等。“等我们检验化验单也实现电子签名后,我们将尝试推行病区的无纸化,实现医院双面集中打印。一来可以节约成本,二来可以节约医护人员打印整理病历的时间。”

特别指出的是,今年昌大二附院电子病历首页也实现了电子签名,走在了全国医院同行的前列,它是将来无纸化办公的必要条件。首页电子签名涉及到很多人员:包括主任医生、质控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学生在内的五名医生及质控护士和责任护士。为了让首页签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医护人员的签名除学生签名外,一个都不能少,系统进行了相关控制管理。为了解决不同医护人员在不同场合进行签名的便利性,熊科亮带领团队为需要签名的人员设计了各自的专门签名程序,方便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电子签名。

在熊科亮的主导下,昌大二附院还实现了跨科室电子签名,比如一名患者住院时被初步诊断为肺炎,医生后来怀疑为患有白血病,需要做骨穿才能确诊,那么肺炎科的医生为其开具骨穿医嘱并签上开医嘱的电子签名,而执行者是血液科医生,因此,血液科执行的大夫需要跨科进行骨穿医嘱的执行电子签名。

此外,医院在做胃镜时,消化科的住院患者到内镜室做检查,管床医生开的医嘱是胃镜检查,内镜大夫为患者检查时却发现其胃部长了一个瘤子,需要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这时就出现了与最初开具医嘱的不同费用差价。熊科亮指导技术人员在系统内做了一个跨科开具医嘱并电子签名模块。内镜医生直接对瘤体取下活检,并在系统内增加一条费用,同时把费用名称反插到住院医嘱内,由内镜医生进行电子签名,方便快捷。

手术示教转播,避免打扰手术操作人员

2012年,在熊科亮带领下,昌大二附院信息科做了全院级手术示教转播系统,这又属于全省医疗行业的首创。手术示教系统解决了以下几大问题:第一,在医院举办的全国或全省的手术学习培训班,可以将手术转播到大礼堂集中观看,并可进行双方无线对讲;第二,现在手术室管理比较严格,不允许太多实习生进入手术室直接观看手术,而现在的医学生又太多,手术示教系统可以将示教手术转播到病房的示教室,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讲解下观摩手术,不会打扰手术人员的操作,带教老师可以与手术者无线对讲。

40个病区实现移动医疗

2013年,昌大二附院实现了全院的移动查房,很多地方的移动查房只是具有查看功能,没有录入医嘱的功能。昌大二附院在移动查房方面进行了一次创新,在平板上除了可以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过敏信息、手术信息、医嘱信息、文书信息、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图像外,还解决了医生在移动查房时录入医嘱的问题。

“我们在上线移动查房的同时,还上了全院的移动护理,实现了40个病区的移动护理,基本上覆盖了全院。移动护理、护理文书与护士电子签名同时一次性上线。”移动护理上线后,为医院每个病区节省了2个~3个人员的工作量。

会诊和手术流程无纸化办公

在江西,昌大二附院在会诊和手术申请两个领域早就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走在了全省前列。

熊科亮告诉记者,会诊无纸化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节省纸张材料;第二,有利于培养会诊医生的水平。在过去,医生进行会诊时要签字表达意见,但这只能体现他自己的水平,体现不出整个科室的水平。而实现网络会诊后,会诊医生打开会诊单,可以看到患者的详细资料,在去会诊科室前,可以向上级医生或者主任请教,在科里充分酝酿好,该如何签会诊意见比较好,这不仅让会诊医生获得了学习机会,同时也能让患者得到更好水平的诊治;第三,推动了将来整个医院的病区无纸化走向。

昌大二附院实现了手术申请单所有业务流程无纸化,是到目前为止全省唯一一家做到这一点的医院。医生在做手术时,要考虑很多点。比如医生给某患者下了手术通知单,要分别让手术室、麻醉科知道,以便给待手术患者安排手术间、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以及麻醉师;同时还要让科主任进行把关审批,了解手术主刀是谁,是否允许这台手术开展以及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同时,手术还要由医务部门把关监管。在过去,手术申请单开具、校对、审核、签字完成,要花费较多人力与时间,晚送到手术室与麻醉的手术申请单也给这些部门工作安排上带了诸多不便,很有可能在安排人员时麻醉师与手术护士全部上手术台去了,因此,要让手术过程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和个人快捷的审批变得非常重要。

熊科亮考虑到过去手术审批流程中弊端太多,在进行手术申请单业务流程无纸化IT系统设计时,把手术流程劈开:医生下了手术申请,系统中绕开护士审核,科主任电脑上审批完成后,医务处、手术室、麻醉科同时看到手术申请单。如果科主任同意手术,可将全部手术按照顺序进行排列。手术室看到此消息后,仍有权限调整手术顺序并安排相关人员和手术间。麻醉师看到手术申请单,获知患者相关信息后,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是否适合手术,如能手术便可安排合适的能胜任的麻醉师。手术的申请信息、安排信息等,医务科全部能看到并进行监管。系统内设有一个反向流程,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人员如果对手术不批准,或作变更与取消,上述相关人员均可以同步看到相关信息。

从医经历考虑每一个细微之处

17年的临床从业经历使熊科亮对医院业务流程非常了解,使他在带领团队上IT系统时实现了临床流程和IT的有效结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熊科亮,对临床和护士的工作流程以及医院其他部门的工作都非常熟悉。当临床科室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时,他能够结合信息化总体发展设计出更优的程序流程,不但让使用部门满意,还让公司高兴。新系统上线前的测试都由他亲自把关,比如,HIS系统切割前,程序在公司开发与实施测试完成后,熊科亮加班加点亲自测试了HIS,最后才移交给临床科室进行测试。

物价局规定医院已有的医疗收费标准的物价名称只有一个,而且不能随意改动,而临床上一个名称可能有多个分类。“如果在系统内做到一个名称对应多个名称,信息科会累死,而且做不全。”以膝关节正侧位片为例,物价名称只有一个:膝关节正侧位片,但实际在医生开的医嘱内,就必须要体现是左膝关节还是右膝关节。熊科亮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在系统内加了一个模块:修改医嘱名称,医生开医嘱时点鼠标右键可以在物价名称前、后加字从而变成规范的医嘱名称,电子申请单取这个名称,传到其他部门去也不会弄错。

在门诊,医生给患者开完几天的点滴,患者在打点滴时就有三种情况:患者这几天点滴全部在医院打;患者只在医院打一次点滴,剩下药带走;患者付费拿了药,全部带走,不在医院执行,也不需要交纳输液费。而医生在开具缴费单时,希望开一次处方,自动生成皮试单和注射单,不想重复工作开具注射缴费单。为解决这个问题,熊科亮在系统内增加了一个功能,医生在给患者开处方药时,设计一个窗口,选择是否做皮试以及执行次数,就可以解决患者打点滴的不同需求。

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退体老大夫不习惯操作电脑,比如输入“静脉输液”几个字,要将录入代码写在一张纸上,边看边敲到电脑里,非常慢。熊科亮把他们在门诊常用的一些名称换成数字键,如皮试输0,肌肉注射输1、静脉输液输2等,方便了他们工作。

门诊医生讲究速度,医生怎么提高效率很重要。在医院内,如某一种药品90%以上的人群剂量、用法都一样,只有不到10%的人使用时有差异。熊科亮在系统设计时就考虑由药剂科在后台进行维护好以减轻门诊医生的录入工作,比如阿莫西林胶囊,默认成口服,剂量默认为0.5g,医生开处方时只要输入药名,用多少天即可,其他信息自动呈现;如果碰到个别需要修改时,再进行更改剂量,这样一来,为绝大多数门诊医生大量节省了录入药品的时间。

信息化建设人员不够用

熊科亮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共有16人,其中有一名合同工,还有两人负责统计电子病历首页。随着昌大二附院信息化建设加速,医院内有非常多已上线的信息系统需要维护,除上线的信息系统需要人员维护外,两个机房、全院网络与安全设备、终端电脑与打印机、自助机与LED屏等均需要人员进行维护与巡检,另外待实施上线的信息系统也需要人员配合,信息科人员还要进行晚上、休息日、节假期的值班,信息科现有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近两年多,信息科几乎无人提出公休假休息。“我们人员不够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每个人手上都有较多任务且又不能休息,地方又分散,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因为昌大二附院办公场所有限,熊科亮在医院住院楼负一层办公,而硬件同事在门诊楼办公,软件人员又在其他地方配合公司办公,他们只有靠电话和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系。

最难过的是不被理解

虽然信息化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熊科亮仍然充满激情带领团队做好医院信息化,并没有感觉到苦和累。使他感到最难过的是信息科的工作得不到医院部门、科室同事的理解。他们许多人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信息化是万能的。熊科亮告诉记者:“信息系统只是辅助工作、管理的工具,不能代替管理工作”。

有的科主任会提出一些只顾自己的建设需求,但熊科亮会从全局和长远考虑,“因为信息系统就像一个蜘蛛网,牵动了一根丝,网可能就会散掉。”在处理部门需求时,熊科亮认为首先要分析其合理性,大众化、合理的需求一律采纳。如果是个性化的需求,坚决杜绝。

在电子病历首页统计方面,有很多患者的信息需要医生填写,比如年龄、性别、婚姻、家庭住址等,但是有个别人会录错误,甚至会打“不详”或“无”,或者随便打英文字母或者数字,或者打很多空格键。而追究起来,他们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责怪是系统的问题。这些事情使熊科亮非常苦恼。“有时医生一个很小的错误,却给信息科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麻烦,特别是住院病人在几天的住院后才发现姓名错误。”熊科亮表示做信息化工作不怕体力上的苦和累,最怕的是心累,希望各业务部门能够理解、配合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举全院之力。”熊科亮这样说。

【HC3i采访后记】采访完熊科亮科长,有一个词一直在记者脑海里萦绕:责任。他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在工作上,2010年至今,他带领团队进行了43个IT系统的建设,其中多个属于江西省医疗行业首创,从现在到年底还要建设包括HRP在内的8个系统;在生活上,他照顾身患重症生活不能自理妻子14年多。43个IT系统,短短的篇幅难以写尽熊科亮的全部工作,但每一个系统都凝聚了他无数心血。他告诉记者,他负责昌大二附院信息化建设以来的经历,一个星期都聊不完。虽然他有时会为同事不理解工作而难过,但他仍然无怨无悔地带领团队进行昌大二附院信息化建设,因为他说要对得起自己岗位所承担的那份责任、要对得起所有信任他的医院同事,不能辜负领导对他的期望。

【责任编辑:永燕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院信息系统  电子签名  HIS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