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9-30 21:32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一栋13万平方米的新医疗大楼威严耸立在北京电力医院过渡门诊楼旁,北京电力医院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这座大楼的整体建设。北京电力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新医疗大楼的投运是医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医院医疗信息化水平近年来走向下一个高度的契机。
新建成的门诊医技病房楼将是功能完整、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现代化医院,为医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新大楼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展如何?系统是如何集成的?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数字医疗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力医院信息通信部副主任王新。
北京电力医院信息通讯部副主任王新(左)与同事(右)
新楼搬迁 信息化与时俱进
此次新大楼信息化建设,医院在前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智能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新大楼流程改进方案,中长期信息体系架构,实施重点内容。一期实施的系统包括HIS升级、EMR、Full PACS、LIS升级、集成平台等24个系统。
全院影像系统Full PACS
北京电力医院全院影像系统严格遵循DICOM3.0标准,HL7标准和IHE规范,涵盖全院16个影像和临床科室约80多台影像设备,包括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B超、内镜、电生理、口腔、妇产、乳腺科等。全院影像系统通过集成平台与医院其他系统如HIS和EMR无缝集成,实现了检查医嘱的闭环管理和影像及报告信息的全院共享;与全院排队叫号系统集成,实现分诊的流程优化。采用报告及胶片的集中打印,简化了登记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的医患纠纷。
在王主任看来,这次全院级影像系统上线加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远程会诊、移动医疗奠定了基础,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电子病历升级提供了有效资源。
新电子病历系统
北京电力医院之前的HIS系统与电子病历是一体的,整合性好,使用也方便,但在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科研上有一定的欠缺。这次新电子病历采用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信息通讯部、医疗事务部、医院各科室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目前新的电子病历系统已经在各科室正式运行,这标志着继HIS系统后医院第二个全院级的重要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新系统的上线,对医疗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门诊输液系统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实施,能够有效安排门诊输液患者的就医流程,优化门诊输液护士的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环境,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北京电力医院经过各种准备、实施、硬件设备调试、与HIS系统的接口连接等一系列工作,门诊移动输液系统于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集成平台
医院新大楼信息化建设涉及24个系统,系统间通过集成平台进行无缝集成,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与集成。过去采用系统间点对点集成的方式的弊端在于接口复杂,逻辑冗余,当连接中的一个端点进行修改时,另一个端点将受到毁灭打击,这样使得整个架构变为一种不可控的服务架构。每个服务的修改可能影响到多个调用了它的服务或应用程序。采用集成平台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系统间低耦合。另外,集成平台为平台管理者提供了友好的管理工具,用于监控平台运行状态,掌握平台运行及数据交换情况,及时发现交换平台和数据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快速地找出错的原因,保证平台运行及交换工作正常、稳定的进行。
北京电力医院新门诊楼机房
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信息化机房按B类机房进行建设,满足安全等级保护3级要求,主机房面积近200平方米,采用两组封闭冷通道设计,强电弱电上走线设计;网络三层结构,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医疗图像网络进行了优化设计,这样避免了影像系统对其他医疗业务系统的影响;医院新楼宇无线网全覆盖,为移动医护打好了基础;在存储方面,采用了统一云存储,容灾备份存储。
虚拟化大量应用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虚拟化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快速分布,可以平衡IT资源的分配压力,目前,北京电力医院也采用了虚拟化技术,从安全、业务角度综合考虑,王新认为医院不应该轻易把所有的信息系统迁移到虚拟化应用上,如HIS系统对医院的业务性能、实时交互要求比较高,现阶段不建议采用虚拟化。
医院CIO说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不断增多,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受到编制问题的制约,北京电力医院信息化建设人员仍面临着人员不够的处境。据王新介绍,目前,电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总体来说专业性不是很强,开发技术人员也少,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外包服务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医疗IT需要既懂医疗又懂IT的人员,王新本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他从事了几年外科临床工作后,由于对医院信息化特别感兴趣,主动参与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几年的工作下来,他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与见解。
信息化不是万能的
谈到近日发生在北京天坛医院护士输错液致使患者不幸离世一事,王新坦言,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不是上了信息化,就万无一失了,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实施,确实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了医护工作质量,也是新型输液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但切不可认为有了条码、PDA扫描了,人工核对就可以完全忽略,一旦疏忽就会产生新的错误、出现新的问题。
认同数据价值, 重视大数据
说到大数据,无疑是当下比较热的话题之一,从大数据进入医疗卫生行业以来就备受争议。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医疗卫生行业大数据的发展?在王新看来,目前就一个医院的数据而言,它还称不上是大数据。从表面看,医院数据量确实很大,但绝大部分为影像数据。王新认为,区域化的医疗卫生数据更接近于大数据。医院还是要认同数据分析,关注大数据,重视大数据,朝着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发展方向去尝试、去努力。
开发商与医院联手 合作共赢
一切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都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才能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到底?什么样的医疗信息化系统才是完美、更具有代表性的?在谈到理想中的医院信息系统时,王主任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相比较其它行业来说投入还是比较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每个医院对信息系统的需求都不尽相同,一个产品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医院,因此就需要做客户化,而厂商考虑到实施成本,往往不希望做太多的客户化,这样就造成了厂商与科室的矛盾,如果科室的需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系统往往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怎样才能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在王新看来,医疗厂商的产品是为医院服务的,产品也是在实施过程中吸取多家医院的经验不断优化。医疗厂商应该重视客户化需求,使医院能够有效的将系统使用起来,而不要仅仅是为了一个项目任务而去完成一个项目实施。同时,大型三级医院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投入,以医院业务需求为主导,安排供应商去做开发,与开发商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采用共同开发进步的模式。
后记
因为爱好,所以执着
王新在谈到自己工作时强调,医疗IT虽然不是医院核心业务,但对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医疗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人员来说,也许待遇一般,也许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对于热爱医疗IT的人来说,在医院做信息化工作却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