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3-10 09:07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7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养老模式的建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整体上协调推进。
今年他有2个建议、2个议案。其中,1个议案提出,中国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服务。
据悉,截至2013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5岁,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亿,占总人口数的14%,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超过18%,2045年将超过30%。老年社会已经逐渐走来,“未富先老”成为国家年龄结构的一个特色,也将带来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如何在资金不足,老年化社会提前到来的现今,走出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是一大课题。
郭启勇提出,首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家庭观念,使老人愿意和孩子住在一起,抚育孩子、赡养老人是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居家养老,成本低、促进社会、家庭和谐,同时,能够多利并举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其次,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老年人所熟悉的周围环境,有着天然的地缘和亲缘的优势。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又是基层服务的重要平台,而且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郭启勇说:“中国式养老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公众的力量,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的作用,改变目前医疗服务机构集中于市中心以及片面求大求全的局面,开展医疗服务‘进社区’、‘下乡’活动,实现‘慢病、康复、养老在社区’的转变。”
郭启勇建议,应继续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的各项职能,兼顾养老特色,配备老年康复设备,减少重复建设社区养老设施的浪费。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有着合理的公务人员配置,在现有工作基础之上,由其承担家庭式养老的工作内容,增加工作效能。将国家现在和未来的一部分养老投入直接下放到居家养老的老人和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医院,调动两方的积极性。
“中国式养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医院)的结合,是将养老机构的服务引入到社区中,把家庭养老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医疗进行有机地整合,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广泛的推广。”郭启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