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专家专栏 >  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 2014-04-10 10:19
  • 作者:尹振茂
  • 来源:证券时报

2012年1月,在对北京和上海的两家三甲医院进行调研之后,瑞银证券执行董事、医药行业分析师季序我又启动了县级医院系列调研行程,先后调研了浙江和山东的4家县级医院。此后,季序我一直跟踪中国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对中国医疗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13年底开始着重推荐医疗服务板块。

近日,季序我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详细阐释了对中国医疗服务业运行规律的理解,以及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有何应对之策?

季序我: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需求往往随着收入增长、技术进步呈现加速增长趋势,但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投入周期。同时,由于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品特性,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控往往起到了压制供给、刺激需求的作用。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方面各国普遍遭受着医疗卫生支出快速增长的困扰,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成为一项全球性难题。无论是近期美国政府停摆,还是国内日趋激烈的医患关系,矛盾的本质均是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激化。

作为应对,社会资本办医成为各国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共同选择。过去20年中,无论是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医疗服务领域均表现出同一趋势——营利性医院数量快速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国外民营医院发展的历史可以给中国提供何种借鉴?

季序我:从美、德、澳、印四个国家的民营医院兴起的历史来看,医疗服务供需矛盾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带动社会资本办医快速发展。

首先,医疗卫生支出的快速增长对政府财政构成沉重压力,导致政府从医疗服务的提供、购买两方面着手,控制支出增长。从服务供应方来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直接支持力度下滑;从服务购买方来看,政府出台医保控费措施,限制医疗服务支出的过快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经营压力增大,民营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在运营效率、融资能力方面的优势得到放大。这一点在美国、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两国均出现了大量公立或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向营利性医院转化的情况。

其次,公立医院承担着保障民众基础医疗服务权利的责任,公立医院对医疗服务的定价通常受到管制。低于市场化水平的医疗服务价格起到了压制供给、刺激需求的作用,使公立医院体系出现看病难的问题。而随着收入、商业医保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便捷性的要求相应提高。在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民营医院通过提供边际医疗服务获得了长足发展。

因此,从美、德、澳、印四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的内生增长动力充足。由于公立医院的服务和效率难以满足国民需求、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快速增长,政府也存在充足的动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预计在内生需求和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我国社会资本办医有望进一步提速,并可能催生类似于美国HCA或印度Apollo医院的医疗服务航母。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社会资本办医热潮迭起,你认为应该如何判断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季序我:从目前的情况看,领域和模式的选择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成败至关重要,简而言之,“高潜力领域 +合理的模式=成功”。

领域选择的重要性在于: 首先,医疗服务是一个政策管控程度较高的领域,“政策是否鼓励”是决定一个领域投资前景的前提;其次,在社会资本办医过程中,仍面临着“企业能力与业务领域是否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医院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医师匮乏等问题。

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考虑,公立医院回归基础医疗的政策方向已经非常明确,高端医疗等公立医院无法充分着力的边际医疗领域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包括高端医疗服务、部分专科(如康复、整形)等。这些领域的投资前景非常明确。 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这类医疗服务的需求处于旺盛增长状态;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受限于其定位,难以大规模地开展这些领域的业务,民营医疗机构拥有较为温和的竞争环境;而且,政府也倾向于利用社会资本来满足这部分多元化需求,民营医疗机构有望获得较多的政策便利。

此外,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二级医院为代表的中端公立医疗机构或将出现较多并购整合机会,包括城市区级医院、 国有大型厂矿附属医院等。因为这类医院在城市医疗体系中地位尴尬:比上,不如三级医院深受民众信赖,就医需求旺盛;比下,不及社区卫生机构能够为民众提供高度便利。

而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这一类医院投入不足、病人减少、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难以维持收支平衡,成为财政包袱,地方政府(厂矿)有“甩包袱”的动力,往往会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接手。

季序我简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博士,曾先后就职于东方证券、中信证券, 2011年加入瑞银证券。目前为瑞银证券执行董事、医药行业分析师,2013年12月获得由《亚洲货币》评选的亚洲医疗健康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公立医院  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