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21 17:12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用医院需求推动移动医疗研发
谈移动医疗的应用,便离不开谈相关的研究和研发。据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签订了“移动数字医疗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协议”,正在以云计算和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移动医学服务模式。
现在的国家课题定位于产、学、研、用四个维度,希望利用北京大学的研究实力,加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应用需求,再结合厂商的产品,最终把一线临床应用需求,经由科研院所转化为研究成果、再转化为工业化产品,最终形成更为成熟的应用。以前闭门造车的研究完全不管用户需求是什么,投入很大,没有效果。将临床一线应用需求引入到学和研中,把学校作为研发基地,医院作为应用基地,双方合作按需开发。目前生产环境还没有具体的单位加入,待有厂商加入补充即可更好实现产品化。
目前包括可穿戴式设备等在内的一些面向医疗的、健康的项目都在研究范围内。
对于可穿戴式设备,瞿忠经理透露,联想也在关注相关的内容,并且开展相关研究。而要想真正激活可穿戴行业不能单靠产品,而是要从整个环节入手,解决用户是谁,谁提供服务,谁来埋单一系列问题。国外已经有成熟模式,比如通过药企付费,医生可以免费使用。
移动医疗面临挑战——如何“甩掉”移动健康
目前移动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方仍有诸多挑战,比如人才缺乏、信息安全、行业监管等,对此,刘帆主任认为,移动化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确很热,但缺乏医疗与健康的界定,而在国外,移动医疗和移动健康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是必须的。比如,影像科用终端设备看片子,达到医学图像显示标准的就是医疗行业产品,达不到要求就不属于医疗行业产品,像iPad就不能达到医学标准,算不上医疗行业产品,只能属于健康类产品范畴。美国关于移动健康与移动医疗的界定标准是:首先,移动医疗产品必须是工业化的,不能是消费产品;其次,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问题多,网络信息安全,个人隐私注重都需要保护,需要相关标准。目前国内在医疗信息安全方面没有法律界定,医疗信息安全的现状,就像是在农村有个篱笆墙,似乎有界实则缺乏具体规范。电子签名这种方式还有待完善,比如如何实施,谁能保障是谁操作的,都还有待解决。
移动健康运营模式有待探索
目前移动健康的应用需求非常广泛,但并没有清晰的产品。各种手环可以提供精准数据,但都不够完善。至于产业链是否完整刘帆主任表示目前还不好说,他介绍国外认为移动健康要做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做产品;第二部分,做社交网,记录和分享;第三部分,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模式;第四部分,游戏,有竞争,有对抗。一个公司把这4件事儿都做了,才能真正挣钱。
观看视频:《国内移动医疗现状与未来发展》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