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09 19:30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实现医疗数据共享的方式有多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无疑是集成平台的建设。将不同厂商、独立的应用系统如HIS、EMR 、PACS、LIS、CIS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是集成平台发挥的最大作用。在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看来,集成平台并不是唯一实现数据共享的方式。
集成平台面临挑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医院子系统越来越多,加上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字典标准、接口等种类的不同,使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希望能够有统一接口标准、一统天下的第三方来管理,使管理工作变得更方便一些。
搭了集成平台就万事大吉吗?对此,王韬认为,一方面,集成平台前期工作量很大,既要考虑标准化又要对很多流程进行梳理,设计也很复杂。上了平台以后,同样会出现很多新的并发服务瓶颈或者运行维护压力等问题,要求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关注与监测。另一方面,对于集成平台上线后的效果,医生、护士往往体会不到,因为集成平台变化的只是后台,与前台医生、护士的操作界面没有关系。
另外,王韬讲到,集成平台不是万能的,大量投入后依然会面临很大风险问题,分散的系统统一集成到平台上,一旦平台宕机将面临所有系统瘫痪,这些风险是医院在上集成平台前往往不了解的。
逐步推进 防“忽悠”
从目前已经实施的医院来看,国内对医院集成平台还没有特别清晰、公认的定义,从各自利益出发,各大厂商争相推出集成平台系统,有很大“忽悠”成份。信息集成平台开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比开发单个系统的开发要困难得多,不成熟的信息平台应用起来会让医院的信息系统更加混乱。
集成平台是发展趋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一些大医院,包括天坛医院,如果原有子系统用了很多年,也已经实现了点对点的集成共享,切不能盲目上新平台、需慎重推进。王韬总结到,不要给平台加载太多任务,尽量降低目标,降低复杂度,逐步完善。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按需求慎重推进,中小型医院首要任务还是要不断完善现有系统。
建设数据中心是当务之急
从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来看,王韬更推崇临床数据中心的建设,临床数据中心不用实时的实现数据共享,而是对后台系统重新抽取数据,然后放到中心重新进行梳理,数据中心一旦发生宕机,业务系统仍然可以运行。
数据多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挖掘才是最终目的。所谓临床数据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始数据进行堆砌,一定要进行梳理、整合、使用,不断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然后改进,再使用,达到循环改进的过程。
另外,数据中心不单单指一个数据中心,可以建设多个子数据中心,抗生素管理可以建立数据中心,医院绩效同样可以形成相关的数据中心。所以,数据中心要有目的去建设,围绕目标把需要用到的数据从各个子系统中抽取,抽取再分析、利用,这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