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17 15:27
- 作者:杨永燕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7月14日上午,随着一声警报,京津冀三省市在北京怀柔区山区联合开展的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卫生应急工作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发生地震、洪涝灾害、传染病等大型事件时,我们总能看到卫生应急人员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他们面临的压力和紧迫感。卫生应急需要动员、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同时还要实现快速响应。在这背后,离不开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强有力的支撑。
卫生应急需要实现与各部门的关联
我国的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004年原卫生部和相关部门就启动了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2008年验收。这套系统的功能在当时环境下是很完备的,但是它在工作体系、目标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从业务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梳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以来,相关领导对卫生应急非常重视,并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希望在指挥中心能够实时看到应急现场内容,这样就对卫生应急的理解完全发生了转变。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总结评估等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此外,卫生应急除了与医院、血站等卫生行业实现联动,还要与民政部、减灾委等多部委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傅罡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 傅罡
为了适应卫生应急的新要求,傅罡带领团队对现行业务进行了梳理,并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梳理了现有系统。傅罡认为,目前卫生应急系统有其自身特点,业务范畴远远超出了2004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使信息系统适应卫生应急的要求,傅罡在带领团队搭建新的应急信息系统时在第一阶段主要关注了两块内容:一部分是120,即院前急救。因为当发生灾难事故时,120往往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这也就意味着信息采集部分是由120完成的,也就是关口前移;第二部分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以下简称委预算管理医院)的ICU,比如四川华西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它们的特点是规模大,救治能力强,同时还承担了国家应急救灾队的职能。
卫生应急涉及多维度交叉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傅罡介绍,卫生应急信息建设采取的是“平时、战时”(简称平战)结合的形式,贯穿于整个系统建设的始终,这四个字可谓说易行难。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有很多人员、设备、资产等登记造册,在“平时”会将这些信息录入到系统内。到“战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救援队人员是进行调整,比如有的医疗专家出国了不能去现场等。“这也就意味着随时我们'平时'拥有一些相关资源,但到了‘战时’这些资源是会随时调整的,会形成新的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当他们完成应急救灾后,还要把相应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内。要在系统内将相关人员在一段时期内参加了多少次国家的救援、哪类救援等都标注清楚,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绩效考核。这既是动态地管理人员,也有效管理了资源、装备等。”
基于卫生应急的上述特点,在建立卫生应急信息系统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灵活。在信息采集手段上,要做到灵活多样。因为当发生大灾大难时,很难想象应急救援人员手持平板电脑或者用桌面电脑将相关信息及时向外传递。其实很大程度上,他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还是要依赖传真和电话。
傅罡告诉记者,在建设卫生应急信息系统时,除了“平、战”维度,还要考虑灾害类型这一维度,比如自然灾害、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不同灾害类型彼此间差异很大,而且国内和国外的救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这就涉及到好几个维度彼此交叉,是多对多的关系。在卫生应急信息系统上实现时,要把这些不同类型的灾害一层层分开,对它们进行有序管理。
傅罡表示,在进行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时,要借助社会力量,比如IT厂商、互联网公司等,使它们为卫生应急所用。“只要保证了信息安全,在非涉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借助能够使用到的资源和方式。”傅罡强调。
应急指挥专线网络实现基础线路的互联互通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家到省的应急指挥专线网络建设。据我了解,很多省已经着手建设自己的应急指挥专线网络。这就形成了骨干网,可以传数据、视频。傅罡指出,根据规划,接下来会把重点医疗机构纳入到专线网络中,预计明年会把委预算管理医院接入到该网络中。因为这些医院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而且它们HIS、PACS系统本身都是局域网,没有互联网出口。如果能够把这些医院接入到应急指挥专线网络,就可以从基础链路层面上夯实基础,最终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
“当把委预算管理医院接入到应急指挥专线网络后,如果出现了特殊病例,比如重点关注的病例,就可以将这些病例进展情况实时反馈给各级主管部门,有助于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傅罡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