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1-24 09:13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移动医疗是有线的延伸,是将有线向前延伸了50米。
——孟丽莉
移动医疗是什么?是查房时看看病历,还是护理时扫个二维码?移动医疗绝不只是这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走访的一天中,记者看到了更多移动医疗的落地。在这座拥有170年历史的老牌三甲医院里,从病人膳食到日间手术管理,从慢病护理到术后随访,因为有了移动化的“疗法”,医院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多服务,医院能够服务更多病人,病人看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民以食为天,让我们从“吃”开始,体验一把仁济医院的移动“疗法”。
食疗:全国首例病人饮食全流程移动化管理
老百姓常说“药补不如食补”,日常饮食对于人体健康影响重大,对病人更是如此。上海仁济医院营养科万燕萍主任认为,住院病人膳食营养管理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用药与器械康复手段。然而,医院的现状却是病人多,配膳员少,营养师更少,怎么办?万燕萍主任想到了用信息化。融合全球一流医院病人饮食全流程的信息化,万艳萍主任在7年前提出“病人饮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在应用“病人饮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之前,传统的病人点餐是这样的:
1000多个床位有40个配膳员,病人的口味又各自不同,同时,病人膳食结构差异也很大。仁济医院为病人提供的饮食有34种,有的病人三餐,有的病人吃流食要六餐,有的病人需要摄入低嘌呤的食物。配膳员很辛苦,要记住食物属性,要记录每个病人要吃什么,点餐配餐都很混乱。
信息化技术的注入,特别是平板的使用彻底改变了病人饮食管理工作。今天,在仁济医院的病房,配膳员阿姨这样为病人点餐:
配膳员阿姨手持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商用平板来到一位病人床旁,打开病人管理界面找到这位病人,主食、菜品、汤等一目了然,病人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合理点餐;针对每位病人的病情再结合医嘱,由营养师为每个病种的病人单独设计可选的饮食范畴,再从“病人饮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设定每个病种的食谱,确保病人看到的食谱都是符合当前需求的,膳食营养能够满足病人康复需求。
膳食管理本身就是一场博弈,既要有限制范围确保膳食合理,又要有选择空间增强病人依从性。仁济医院以膳食管理知识库为依托为给病种的病人配置合理食,让食疗的作用充分得到释放。
日间手术:用平板提高大医院病床流转率
在各大医院不断扩张医院规模的同时,仁济医院的李卫平院长就已经在想:如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硕大的仁济医院实际的法定床位数才2000张,但是出院的病人并不少,年出院病人数可以达到约9万人左右。这样大的一个数字在任何一个医院,手术比例、手术人次已经非常高了。他们通过什么来实现呢?就是日间管理。其中日间手术,就是病人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手术出院,是时下大医院为提高病人流转,加大资源利用率探索出来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受到广泛关注。在日间手术的应用探索中,仁济医院遵从着这样一条主线:用日间手术充分利用有效的医疗资源,再利用移动医疗实现医疗服务的延伸,最后把病人、家庭医生、社区和大医院医生形成了闭环的医疗管理链条,实现医疗服务的有序健康管理。
日间手术需要庞大的管理系统控制术前、术后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日间手术的平稳流转。仁济医院有专门的平台来管理日间手术,管理中心由一个护士带了两个文书运作全院的日间手术管理。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三个人怎么完成?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系统。
日间手术系统的管理人员定时查看医生发送的手术申请后,将病人术前的病历、检查、医嘱等信息统一发送到住院管理页面,住院医生看到信息后可以直接查看有几位病人要入院;除了向医生发送入院信息外,系统还会以短信形式向医生发送手术的具体时间和手术室位置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端的介入,让日间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更加直观,一目了然。在住院医生李佳怡的平板上,我们看到:病人信息、手术室、病历、住院信息、医嘱、护理记录、饮食管理 等子系统一字排开,医生查房的时候,轻轻一点即可查看权限内的信息,提交手术申请后,相关部门即刻进行协调配合。
对于这个平台,李佳怡医生非常满意。她说,系统会发短信通知我们各个环节,拿起平板就能找到需要的资料,省时又方便。哪个病人准备好了,可以安排床位、手术了;手术前一天发送手术提醒,包括手术时间、地点和概况。需要查看病人信息时,拿起平板,找到病人并打开他的界面,各项资料都在手边,不用翻资料,更不必担心遗漏报告。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