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hc3i推荐 > 风采人物 >  黄勇:互联网医疗目前仅解决了医务管理
黄勇:互联网医疗目前仅解决了医务管理
  • 2015-06-04 17:43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市场需求的引导、科技本身的发展,给医疗卫生、人口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带来了更多可以改进的空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黄勇对互联网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变化给予了肯定。同时,他也表示,时下互联网医疗谈得虽然很热,但谈得也很乱,大家对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概念的认识仍然不够准确,而且也出现了认识不一致现象。

网络医疗在政策环境下不可行

“自2014年开始,大量资本投入到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等领域。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真正做到技术与资源很好结合,同时又能促进医生、医院、患者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大家仍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黄勇说,“通过前期占领市场来抢占先机的厂商比较多,但并不是抢占了足够用户与市场就能成为赢家的。”

移动医疗的火热让阿里、腾迅等互联网巨头火速冲了进来,微信、支付宝进军互联网医疗,让医院通过它的平台建立服务号,这样的模式在各大医院进行的如火如荼。通过这样的服务号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哪些呢?黄勇介绍,预约挂号、查询报告、在线结算、院内导航等是这些服务号的主要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在黄勇看来都不是医疗服务的本质,仅是医疗事务的管理。

自从有互联网,就有了寻医问药、在线咨询模式的平台,对于在线问诊,诊后咨询,到底合不合规?未来是否会纳入监管?今年4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除目前合规的远程医疗外,互联网上其他一些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但是不能开展诊治工作。

“服务管理、服务等级保证、服务信誉鉴定、服务持续性等问题都是制约网络医疗发展的因素。“对于网络上的诊疗平台,黄勇提出,在没有见到患者之前,不能进行实时性的诊疗活动,意味着不能开医嘱。这无疑表明,网络医疗在政策环境下不可行。”

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华西医院的O2O模式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冲击下,作为传统的医疗行业,医院将何去何从,30年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的“豪言壮语”也只是说说罢了,到底什么样的人群适宜通过网络在线问诊呢?华西医院在信息化战略方面一直走在前沿,近些年信息化建设取得飞速发展,黄勇在今年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想通过互联网技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更合理的医疗就医服务模式。

专家稀缺、号源紧张对于知名医院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在提倡分级诊疗,可由于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不信任,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现象严重。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大病小病都想让专家看才放心,而实际患者在初诊过程中,与专家的交流时间往往不足五分钟,医生就会开出大量的检验、检查单,当患者做完所有检查、检验并把所有结果都收集好后还要再次挂专家号。

对于上述现象,黄勇认为,大部分患者首诊并不需要挂专家号。“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络门诊,让华西医院各个专科的主治医生来做网络门诊,做排班、挂号。初诊患者可以通过网络门诊平台与医生进行初次问诊,做到分诊咨询,网络问诊平台上的医生可以给患者一些建议和非诊断、非治疗性的医嘱,同时开出检验、检查单。”黄勇理想中的模式是,线上线下结合,线上部分是,网上门诊的医生开完医嘱后,患者可以直接做到院内结算。线下就是患者按时间进行检查,并把所有结果收集全,再通过网络问诊平台医生进行专家号预约。

这样的一个o2o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同时也大量节约了专家资源,然而在现实的环境,这样的想法能否实现呢?黄勇充满不确定性。

华西医院的实践经验与瓶颈

二十年前,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是“泡沫”,事实上不到十年的时间,现实已经证明了它不是 “泡沫”,互联网技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足以反应出互联网带来的价值是可以想象与落地的。在这样一个趋势下,互联网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很大改进空间,不断发挥其价值。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飞快的十年,从用户的认知水平到医院建设应用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黄勇结合华西医院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遇到的瓶颈。黄勇介绍,顶层设计是对进一步推进医院信息化有序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医院要想把信息化工作做好,初期都会按照数字化医院应用结构模型去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医院应用结构模型首先第一层是生产业务系统,帮助医护人员完成手边工,如电子病历、医嘱等都是医生的业务系统,对于一些大医院而言,临床业务系统基本都已经全覆盖。业务系统上线完成的同时,医院也希望全面地进行数据复用,思考建立医院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在医院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的支持下,建立数据复用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和知识管理系统来对管理、科研等起到决策支持。

“这样的数字化医院应用结构模型本身没问题,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不足,导致实践不够,仍然会遇到很多瓶颈。”黄勇坦言,医院在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更多关注业务高效、流程再造、过程管控、成本管控、数据采集、数据共享等内容,而这些都是以自身工作为出发点,以岗位工作人员为中心,建立了大量的系统,如电子病历,PACS,LIS,挂号、收费、药品配送等等,却没有面向患者的服务系统。黄勇认为,一个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来到医院中,甚至是离开医院之后,都是需要信息服务的。在整个诊疗过程,患者总会咨询很多医护人员才能得到相应信息,出院之后往往意味着治疗结束,在家康复阶段得不到专业治疗,没有后续随访系统。“在生产业务系统方面,各个医院都存在很大缺失,就是没有为患者考虑。”黄勇认为这是目前医院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

另外一个问题是,数据平台不等同于信息平台,黄勇认为,目前没有一家医院的数据平台是完整的,很多医院都做了一些数据复用的平台,BI的数据分析平台,但都是从生产业务系统临床抽取数据方式而做。没有一个全院集合的数据整合平台,没有真正意义的CDR。对数据的复用,高效率、有价值的复用还需要不断探索。

医院信息化发展方向

根据现状,从实际工作出发,黄勇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应该朝四个方向发展,1、医疗业务系统的深化应用;2、患者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3、医院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4、跨机构业务协同与公众健康管理应用。

本文根据黄勇在某论坛演讲整理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医疗事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