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09 11:47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信息化是连接医院与IT技术的钥匙,是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支持。”中国数字医疗网记者在走访安徽省立医院时发现,作为一家拥有4171张开放床位数、2104年门急诊量近300万人次、出院13.98万人次、手术5.25万台次的省级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并没有出现就诊混乱,排队拥挤的现象,而采访该院信息中心徐冬主任时谈及此,主任特别强调,正是信息化这把钥匙缓解了“看病难、看病烦”。
安徽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既离不开医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也离不开信息中心和各部门兢兢业业的坚守和创新。目前有声音鼓吹移动医疗进入了下半场,那么医院信息化呢?是否也进入了下半场,而这下半场的主题会不会是“创新”。
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突破唯有创新。徐冬主任表示,多年来,安徽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遵循着”坚持传统,融合创新“的理念。
【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
安徽省立医院集团现由总院、南区(安徽省心脑血管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和微创医学中心组成,正在整体接收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和即将开工建设老年医学康复中心。2009年始组建“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医疗战略网”,迄今已与省内外69家县市医院建立战略协同关系,为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徐冬主任介绍,安徽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坚持打牢基础,稳步发展,经历了自主开发、合作研发和整体引入三个阶段。1995年医院自主开发了门诊挂号收费网络系统,1998年开始与大学合作共同研发安徽省立医院计算机管理网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也为医院信息化的创新写下了浓重一笔。2005年,开始引进国外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
2006年,实施了基于充值业务的门、急诊“一卡通”系统,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就诊模式,自此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努力,省立医院已建成覆盖临床诊疗、药品及医用材料管理、经济运营、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及外部接口等较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该系统已成为支撑省立医院临床诊疗和综合管理的重要平台。
徐冬主任介绍,安徽省立医院目前在用的近百个子系统,可分类为:以优化就诊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以精细化运营、综合管理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以集团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基于网络医院的远程医疗建设;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在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坚持传统,不断创新的理念。
【省立医院“传统&创新”信息化建设】
1、以优化就诊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
门、急诊就诊一卡通系统:患者在收费窗口建卡充值,在诊区分诊台、治疗室、检验标本采集窗口、检查预约窗口和药房等医嘱执行点划卡扣费,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从2006年开始,省立医院在全省率先推行此模式——“先诊疗,后结算”。
传统&创新:每个医院都有一张自己的就诊卡,但是往往只具有身份认证并不具有预存充值缴费的功能,而省立医院的“一卡通”独具匠心,既可圈存也可直接支付,减少了患者排队的时间,提升了就诊效率。
银医一卡通系统: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银行卡,经部署在省立医院或银行网点的自助终端上签约后,即在省立医院具有“就诊”和“支付”功能,成为“银医卡”,可在自助终端上进行:预约挂号、挂号、扣费和查询等;其他银行的银行卡,可通过部署在HIS中的“软POS”,实现支付功能。2012年初,在全省率先建成该系统,并同时建成了部署于医院和银行网点的银医通自助服务系统,大大方便了患者就诊。
传统&创新:“银医卡”可以说是“一卡通”的升级版,直接与银行挂钩,支持患者在医院的就诊全流程行为。
基于同一号源池的预约就诊平台:该预约平台通过同一号源池,实时为114、12580、网站、自助终端、现场预约及窗口挂号等不同挂号渠道提供号源,方便了患者预约挂号,该平台于2012年底建成。
传统&创新:基于同一号源池的预约平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挂号体系,从患者实际出发,提升患者体验满意度。
门诊导诊、排队服务平台:实现了收费窗口、诊区分诊台、检验、检查及药房窗口等所有服务前台的统一排队叫号,并采用刷卡报到的方式,使患者有序就诊,该平台于2014年底建成。
传统&创新:实行刷卡报到、统一叫号的方式,让就诊流程有序循环,从患者角度更高效提升就诊效率,从医生角度更准确获取患者档案信息,从医院角度更节省资源、有效提高管理能力。
微信、支付宝系统: 2015年建成了基于手机端的就诊服务系统,方便了患者就诊,并开通了安徽省立医院微信号企业,实时提供每日运营指标等,服务于医院管理。
传统&创新:互联网+医疗进入院内第一步,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挂号、支付、查询等功能,更应涉及对院内工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医院大环境。
2.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
自2008年实施电子病历系统以来,至今已建成了较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体系,实现了对医疗、护理、质控、检验、检查、手术、合理用药及医疗管理等的全覆盖。在用的系统有医、护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质控系统、临床路径系统、护理管理系统、LIS、RIS、PACS、移动护士站系统、手术麻醉系统、心电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血透信息系统、内镜信息系统、临床药学服务平台等,各系统间实现了互联互通。
传统&创新:为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自主研发了临床药学服务平台,提供了处方管理、临床药师、药物警戒、用药监控、药学咨询、个体化药学、数据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功能,并开发了药师查房系统,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干预、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针对医院不同的角色,提供专业的工具,医疗信息化也在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
3、以精细化运营、综合管理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
为加强精细化运营,安徽省立医院2009年开始实施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包括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对医用材料的追溯管理,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2014年,开始研发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外部供应链供采协同服务平台和院内物流精细化管理系统,并与HIS、OA、短信平台等系统实现互联,实现了医用材料的申请、审批、生成订单、获取订单、生成供货单、供货、扫码验收上架、拆包扫码启用、腕带扫码核对等全流程追溯。
传统&创新:引入了第三方SPD(供应、加工、配送)服务中心,试行医用材料零库存管理,与供货商之间采用以实际使用量为准的发生制结算模式,节省了资金占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4、以集团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
从方便患者、支持医疗、支持管理和支持运营等方面考虑,2015年初,省立医院做出了整合集团内给院区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以支持集团内“人、才、物”统一管理的决策。
历经6个多月,基本完成了各系统的整合,实现了HIS、EMR、LIS、PACS等的集中部署模式,为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建立了院区环网系统。
传统&创新: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了集团内各院区间的就诊一卡通、门诊排班资源的统一管理、检验、检查资源共享及院区间的医疗协同等。
5、基于网络医院的远程医疗建设
2009年,安徽省立医院启动了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工作,并制定了“走下去、请上来、联起来”的建设方针,目前已与省内外69家市、县级医院建立了战略协同关系。医院依托2010承建并于2011年建成的原卫生部“基层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已拓展到网络医院范围内的20家市、县级医院, 并实现与北京等地高端医院间的远程医疗连接。
该会诊平台支持会诊中心到会诊中心、医生办公室到医生办公室及医生办公室到病房床旁等多种远程会诊模式。
在此基础上,安徽省立医院建成了远程影像会诊中心、远病理会诊中心,并实现了下级医院的平PACS与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对接,可在双方影像科之间即时会诊。
传统&创新:远程会诊系统向专科会诊系统建设发展,并延伸至病区床旁,将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6、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建设
徐冬主任介绍,安徽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移动医疗。2014年启用的主体大楼已实现了无线全覆盖,已实现移动护士站系统、无线手术麻醉系统、物流供应链系统、药品供应链系统及微信系统和支付宝等应用,未来将从支持临床、支撑管理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等方向,加快移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
传统&创新:医疗+互联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信息化建设新展望】
徐冬主任介绍,未来安徽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在继续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和以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的系统建设的同时,将围绕医改要求,注重基于信息平台的临床数据中心、运营中心的建设和支撑双向转诊平台、随访平台等的建设等,特别是通过挖掘、分析多年积累的数据,形成支持医疗、支持科研、支撑运营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决策系统,安徽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在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