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9-30 21:32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一栋13万平方米的新医疗大楼威严耸立在北京电力医院过渡门诊楼旁,北京电力医院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这座大楼的整体建设。北京电力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新医疗大楼的投运是医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医院医疗信息化水平近年来走向下一个高度的契机。
新建成的门诊医技病房楼将是功能完整、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现代化医院,为医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新大楼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展如何?系统是如何集成的?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数字医疗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力医院信息通信部副主任王新。
北京电力医院信息通讯部副主任王新(左)与同事(右)
新楼搬迁 信息化与时俱进
此次新大楼信息化建设,医院在前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智能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新大楼流程改进方案,中长期信息体系架构,实施重点内容。一期实施的系统包括HIS升级、EMR、Full PACS、LIS升级、集成平台等24个系统。
全院影像系统Full PACS
北京电力医院全院影像系统严格遵循DICOM3.0标准,HL7标准和IHE规范,涵盖全院16个影像和临床科室约80多台影像设备,包括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B超、内镜、电生理、口腔、妇产、乳腺科等。全院影像系统通过集成平台与医院其他系统如HIS和EMR无缝集成,实现了检查医嘱的闭环管理和影像及报告信息的全院共享;与全院排队叫号系统集成,实现分诊的流程优化。采用报告及胶片的集中打印,简化了登记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的医患纠纷。
在王主任看来,这次全院级影像系统上线加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远程会诊、移动医疗奠定了基础,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电子病历升级提供了有效资源。
新电子病历系统
北京电力医院之前的HIS系统与电子病历是一体的,整合性好,使用也方便,但在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科研上有一定的欠缺。这次新电子病历采用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信息通讯部、医疗事务部、医院各科室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目前新的电子病历系统已经在各科室正式运行,这标志着继HIS系统后医院第二个全院级的重要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新系统的上线,对医疗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门诊输液系统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实施,能够有效安排门诊输液患者的就医流程,优化门诊输液护士的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环境,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减少医患矛盾。北京电力医院经过各种准备、实施、硬件设备调试、与HIS系统的接口连接等一系列工作,门诊移动输液系统于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集成平台
医院新大楼信息化建设涉及24个系统,系统间通过集成平台进行无缝集成,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与集成。过去采用系统间点对点集成的方式的弊端在于接口复杂,逻辑冗余,当连接中的一个端点进行修改时,另一个端点将受到毁灭打击,这样使得整个架构变为一种不可控的服务架构。每个服务的修改可能影响到多个调用了它的服务或应用程序。采用集成平台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系统间低耦合。另外,集成平台为平台管理者提供了友好的管理工具,用于监控平台运行状态,掌握平台运行及数据交换情况,及时发现交换平台和数据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快速地找出错的原因,保证平台运行及交换工作正常、稳定的进行。
北京电力医院新门诊楼机房
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信息化机房按B类机房进行建设,满足安全等级保护3级要求,主机房面积近200平方米,采用两组封闭冷通道设计,强电弱电上走线设计;网络三层结构,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医疗图像网络进行了优化设计,这样避免了影像系统对其他医疗业务系统的影响;医院新楼宇无线网全覆盖,为移动医护打好了基础;在存储方面,采用了统一云存储,容灾备份存储。
虚拟化大量应用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虚拟化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快速分布,可以平衡IT资源的分配压力,目前,北京电力医院也采用了虚拟化技术,从安全、业务角度综合考虑,王新认为医院不应该轻易把所有的信息系统迁移到虚拟化应用上,如HIS系统对医院的业务性能、实时交互要求比较高,现阶段不建议采用虚拟化。
共3页: 1 [2][3]下一页 [查看全文] |